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孔子的故事 > 第六节 洛邑观赏

第六节 洛邑观赏(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经过了几年的时间,孔子门下的弟子都逐步走上了正轨,不但各自的学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品性性格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面对学生们日渐完善的学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和疑惑也就更加复杂和深奥,其中有一些是孔子也未曾了解的,孔子自己也很想弄清楚,这时他想到了儿时曾对自己有启蒙之恩的聃季先生,相信学问渊博的他肯定可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早在前几年,孔子就曾听南宫适说起过关于聃季先生的事情,听说他正在周朝都城内任职,平日也广收徒弟,传授学识,在周都享有盛名。只是那时孔子刚上任不久,公务繁忙不能离身,后来开坛授课,就把拜访聃季先生的事情淡忘了。现在眼见弟子各个学业巩固,自己身边也暂没有要紧的事,所以打算前往周都洛邑了。

    孔子觉得访问周都的事应该向大王禀明,得到允许才行,而众弟子中就数南宫适两兄弟在朝中的地位最高了,于是就找来南宫适一起商量。南宫适欣然答应,马上入宫向鲁昭公禀明。

    鲁昭公高兴地答应了孔子和南宫适的请求,让两人负责今年前往周都向天子进贡的任务。他知道孔子一向的主张都是维护君权的,很希望孔子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聚集更多的力量,为自己将来重振鲁国做准备。

    就这样,孔子交代好了子路好好看管好杏坛学子的一切,就和南宫适一起,坐上鲁昭公为他们准备的马车,带上一些干粮,一路急驱赶路,向周朝天子之都驶去……

    一路颠簸,风尘仆仆。两人求学心切,马不停蹄,曰夜兼程,都想尽快去到周都,好观赏一下天子之乡的风采。

    马车在换了三匹马后,终于来到了周朝国都,在洛邑城城门前徐徐停下。恢弘的城墙建筑,一片王家的风范,显示出昔日周朝的辉煌。两人赞叹不已,都下了马车,沿路慢慢观赏起来。

    孔子对南宫适说:“我早听说洛邑有一间明堂,是天子宣布政法的地方,我们去看一下吧。”

    于是两人向路人打听,终于来到了城东的明堂殿前。

    气势磅礴的明堂斗拱古雅,却又透出素朴的气质,灰瓦青墙上绿锈斑斑,更添几分古色韵味。

    孔子和南宫适流连于此,欢喜忘返,一边向负责的仕官了解天子颁布政法的仪式,一边将一些墙上一切文王周公警示后人的文字抄录下来。

    当孔子走到“周公辅佐图”前的时候,凝视着画像中那曾经的贤者,周礼六艺的创始者,心里一阵崇拜,又一阵感动。想起周礼传承至今,现在已经衰弱虚微,前途渺茫……朦胧中,孔子仿佛看到画像中的周公活了过来,正用坚定鼓励的目光凝视着自己,对自己说道:“不要灰心,天道常在,要坚持以仁政德治解救世间……”

    孔子目光迷离,久久忘却了时间。这时一旁的南宫适走了过来,对孔子说道:“老师,我听人说附近的太庙是天子祭祀的地方呢!要不要去看一下?”

    孔子从恍惚中回过神来,连忙点头道好,最后望了周公的画像一眼,才与南宫适向太庙走去……

    古时,不论天子还是诸侯都十分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和尊敬,所以祭祖的地方尤其庄严华丽。都城的太庙可以说是当时天下地位最高的祭祀之地,祭的乃是周朝历代的君王,殿面雕栏玉砌,柱檐镶金嵌玉,丝毫不比明堂逊色。

    南宫适看得眼花缭乱,十分感兴趣,他看见整座太庙分为七个大殿,每一个都精致宏伟,不知道每一座究竟是哪位君王的,想到老师孔子精通礼仪,博学古今,于是向孔子询问。

    孔子回忆了一下,说:“周礼里有这样的规定,天子祭祖,可设有七庙,中间的是开国始王,然后左右各是历代君王,左边称做昭位,右边称做穆位,按照父子的继承顺序而定。往后的历代君王也都按照这样的次序,立牌祭把。”

    南宫适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两人一起步入了太庙之中。负责守护的士兵见有两个陌生的人闯入了太庙,于是拦住了两人。南宫适连忙拿出鲁国的信令,对士兵说明前来进贡的使者身份。

    士兵见是鲁国贵族,也没有再为难,只是让两人离开,说太庙乃历代先王的安息之处,不能随便惊扰。

    孔子和南宫适只好退出太庙。两人正往下走着,忽然发现左边有一个石台,上面伫立着一个石雕的金漆之人。之前两人只顾被太庙的雄伟所吸引,并没有注意到。

    孔子两人走近一看,只见这个小人是个体态佝偻的长者,眼睛眯成一条线,胡须很长,却被嘴巴上贴着的三道黄色的符文遮住了大半,符文上分别用古字写着:“慎言、慎思、慎行。”看起来像是周公的笔迹。

    两人饶有兴致地围绕着小人转了转,发现它的背上还有一行小字:“古之慎言人。”

    这次没等南宫适发问,孔子就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