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大清首富 > 第四十二章谁去顶缸

第四十二章谁去顶缸(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十一甫,石屋内。

    听了吴二少的话,吴氏亲族无不惶惶。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眼前的局面,如果宜和行真个倒闭,虽然他们不像吴家一样要流放贬斥,但这就意味着从此要失去一块很大的财源,有一些家族甚至可能因此失去最大的一块生活来源。

    众人议论纷纷,一时都不知道如何是好,问吴承构,吴承构也是面有难色。

    六叔公道:“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了。”

    众人忙问:“什么办法?”

    “毒蛇咬手,壮士断臂。”六叔公说。

    众人面面相觑,这八个字的意思大伙儿都清楚,却又不知道六叔公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六叔公道:“这个摊派,万一摊到了吴家,吴家可能要倒,但我们吴氏不能一起倒。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到时候,如果真的把这摊派摊到吴家头上,那么便推出一个人来顶缸,再另外找一个人来,继承吴氏的行商地位,和宜和行的执照。吴家的产业多半要因此没了,但保住了执照,保住了和洋商的关系,我们又有福建茶商的老关系,那么这门生意就能继续做下去。那时候,也许吴家在十三行的位置要落到很后面,但落到最后面,终归也还是保商啊。”

    众人听了,彼此咬耳朵,窃窃私语,有的点头,有的摇头,终于有一个人问了出来:“要让谁去顶缸?”

    六叔公说:“现在谁当家,自然就是谁去顶缸。”

    众人哦了一声,恍然有悟,却没人有什么意见。

    又有人问:“那如果让三少把这个缸顶了去,又让谁来继承这个执照和家业?”

    “那当然是二少。”六叔公说:“虽然汉人的规矩,都是立嫡,但现在咱们是大清朝,大清的规矩从来都是立贤啊。几代皇上都是这样。既然皇上这样,那咱们老百姓当然也能这样。二少他一向以来,尊老爱幼,又在宜和行帮了几年的忙了,商行里的事情他门清,由他来继承家业最好不过。”

    又有人说:“可是国英老哥会肯吗?”

    “现在还有别的选择吗?”六叔公说:“如果全家一起扑街,对国英有什么好处?对吴家有什么好处?但如果按照我们这个办法,不但吴家其实保住了,光儿也能保住。有子有孙的,国英还想怎样?再说国英素来念旧,就算他原本犹豫,但如果我们这帮老家伙一起站二少,应该能让他答应的。”

    屋内许多人不少就都点了头,觉得有理。

    “若是大家都同意,那我们就干吧。”六叔公说:“时间就定在拜寿的那一天。到时候大家一起去拜寿,这是干系着我们福建吴氏的大事,众人到时候一定要齐心!”

    众人都道:“这个自然,这个自然,到时候我们一定唯六叔你马首是瞻。”

    ——————

    吴承鉴在花差号上又度过了一夜。

    快天明的时候,有一艘小艇给吴七传了消息。

    吴七上了船,吧啦吧啦把十一甫的事情说了一通。

    周贻瑾听得大皱其眉,忍不住道:“你这个二哥,简直…”

    吴承鉴笑道:“蠢到家了,对吧?”

    周贻瑾不好当着吴承鉴的面数落吴承构,只说:“他这般…也就算了,怎么那个什么六叔公,也这样不靠谱?”

    “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嘛。”吴承鉴道:“会跟着我二佬混的,能有多少智力?”

    周贻瑾摇了摇头。

    “不过…”吴承鉴道:“我原本还在怀疑,惠州泄密的事,可能是戴二掌柜干的,毕竟本家茶山的这条线,虽然是大哥亲管,但涉及到国内的商路,很多事情还是绕不过戴二掌柜,所以他旁敲侧击找出运茶路线和各个关键点,并不奇怪。但现在看来,似乎不是啊。”

    吴七问道:“为什么?”

    吴承鉴道:“如果戴二牵涉进这间事情的话,他就应该能猜到吴家的后果,也就没必要牵涉进二佬的事情了。”

    吴七又问:“为什么没必要。”

    周贻瑾代为回答:“第一,没好处。或者之前主谋没把所有事情都告诉他,但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他也应该猜到主谋是要搞垮整个整个吴家的了,所以再跟着吴二少搞这些事情,全无半点好处。

    “第二,有坏处。如果真的是戴二掌柜真的就是内奸,他一定不敢多生事端,以免被别的事情牵连,把他真正想隐藏的事情给牵扯出来。吴二少为人粗陋,要密谋夺家族的权,却找了这么大一帮关系复杂的亲人,这么多的耳目,泄密几乎是一定的。就算主谋仍然低估三少,但老爷子那边、大少奶奶那边,都有可能收到风声。”

    吴承鉴点了点头:“现在看来,戴二掌柜可能不是内奸,但仍然有可能是内奸通过他知道了运茶路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