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孔子的故事 > 第三节 草原放牧

第三节 草原放牧(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孔子回家一段时间后,见哥哥经商有为,把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自己空有一腹学问,却没有机会发挥,心里很是郁闷,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减轻一下母亲的负担。

    一日孔子路过麦田,见草地上牛羊成群,牲畜遍布,心想:“我虽然读圣贤书,但为什么要在意工作的低微呢?只要能减轻母亲的负担就好……”于是他来到牧童身边,询问这是谁家的牛羊,牧童告诉他,是贵族叔孙氏家的。

    第二天,孔子一大早梳洗完毕,穿上整洁的衣服,来到了叔孙氏家中,表明了想要做牧童的来意。叔孙氏是个四十多岁的和善长者,早就听说过取邑大夫叔梁绝(叔梁绝,是世人对孔子父亲的习惯称呼)有两个聪慧的孩子,一个腿残而志不屈,一个博学识礼,于是十分愿意让孔子为自己放牧,他对孔子说:“你来放牧,我每天给你一小斗米,你负责管理我家所有的牧童,每天喂饱牛羊,可以吗?”

    孔子十分高兴地点点头,当即就接受了这份工作,心想自己终于也可以为母亲分忧了,心里很是满足。

    当天晚上,孔子拎着放牧得来的一小袋米回到家中,向徵在说了自己的决定,希望母亲能答应。

    徵在看着孩子一天下来晒得黑黑的脸,和手中提着的一小袋米,心头一阵涌动,久久不能平息。孩子长大了,懂得为母分忧是好事,但又有哪个母亲,愿意自己的孩子受此劳苦呢。

    孔子看出了母亲心疼自己,于是微笑地举起了手臂,在徵在面前甩了甩,道:“娘,您看,我这么强壮健康,绝对可以把叔孙氏的牛羊管好的。我现在白天放牧,闲时还可以跟曼父学御车,跟牧童学吹笛,在草原上练射术……这些都是能学本领的好机会,不像在私塾里那样空谈道理,孩儿又何乐而不为呢?”

    徵在叹息一声,轻轻拍了下孩子健壮的肩头,道“苦了你了,孩子……”说着干咳几声,痰中隐含血丝。

    得到母亲答应的孔子心里很是高兴,并没有注意到徵在的异样。他把母亲扶到床前,注视着母亲两鬓(bin)如银丝般的白发,看着徵在才30岁出头就已枯黄憔悴的面容,心里一阵心疼。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才行。

    从这天开始,孔子正式成为了叔孙氏的管牧工,他每天领着牧童们赶着大群的牛羊,在田野间放牧。已经15岁的他,在众人中虽不是最年长的,却是最高大的,力气过人,却礼貌恭敬,对人和善,所以大家都不由得以他为中心。

    孔子每日日升而出,日落而归,领着牛羊在郊外四处游荡,享受着自然美丽的气息。有时他和伙伴们爬到树上,眺望着移动的畜群,有时他又独自一人躺在一只肥牛的背上,掏出笛子来吹奏外公教给他的歌谣。

    乐声悠然回荡,在山野间唤醒了几只白鹭冲天而起……牧童们在草地上着迷地听着孔子吹奏的乐声,有的卧,有的仰,有的伏,有的趴,对着蓝天各自遐想,很是自在。

    一天,孔子正坐在草垛上,给大家讲述武王伐纣的故事。正说到精彩之处,突然一个牧童似乎发现了什么,手指向牛群的方向惊呼道:“瞧!武王和纣王打起来了!”

    众人一愣,朝那边望去,只见牛群中央一块空地上,一黑一黄的两只公牛正犄角对立(顶着角,对峙而立),蹄下尘土飞扬,眼露凶光,斗得起劲。众人连忙从草垛里爬出,跟随着孔子来到牛群中央。

    只见黑牛这时已经满身伤痕,肩上血迹斑斑,喘着粗气,目光仍死死锁住对面的黄牛。见到身旁来了人,两只牛都不约而同地看了看,向旁挪开了一点。

    突然!黑牛再次蹬蹄而起,双角一顶,向黄牛冲去……黄牛毫无惧色,四蹄稳立,仿佛生了根般定在了地上。就听到“咔”的一声,两对坚硬的牛角猛烈地撞在了一起,互相斗力起来……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牧童们大多见过公牛互斗,一般都是落败者逃窜而去,没有出现伤亡,也就不怎么在意。倒是刚加入放牧行列的孔子头一次见到两只壮牛斗得激烈,心中很是惊讶,向身旁的牧童问道:“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打起来吗?”

    “争妃子呗!”一个整天跟随着孔子听故事的牧童耸耸肩,用牧鞭指了指一旁。只见一只棕黄色的母牛正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悠然地吃着青草,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眼睛却不时瞥着两只斗得正烈的公牛。

    孔子闻言一怔,心里不由得明白了几分。已经15岁的他,已懂得男女有别,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对天地阴阳、异性相吸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心里暗自思忖:“昔日,纣王为妲己沉迷,君王为女色荒政,没想到人如此,牲畜也是如此……天地间,莫不遵从这条规律啊!只是,两个生命,真的值得为另一条生命,犯得着如此吗?”

    这边孔子正在思考琢磨着,那边的两只公牛已斗得酣烈,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