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光宗耀明 > 第42章、让首辅去陪首辅

第42章、让首辅去陪首辅(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哪怕只是为了减轻心里的负罪感,李太后也已经很自然地把皇帝中风的原因归结于郑梦境“蛊害”。

    他们家的结局,自然是极为悲惨的。

    但如今能抄出来这么多银子,也说明了郑家因为郑梦境受宠这么多年有多么“善于敛财”。

    对于朱常洛来说,却是意外收获。

    得到了田义的肯定回答,朱常洛有些唏嘘地问田义:“听陈矩说,张江陵昔年只被抄出来不到十万两。”

    “……是。”

    “依例该入赃罚库?”

    “自然。”

    朱常洛兴起之下,又问了田义一些过去的典故,更加感到心情复杂。

    张居正在大明是什么地位?说一不二那么多年,十万两的家财对他来说着实算不得什么。

    与他勉强算同一时代的人物里,严嵩这个奸臣抄家时仅金银就三百多万两。而清流名臣徐阶就更不用说了,田土二十余万亩,估算一下徐家的资产可能高达三四千万两。

    明初设诸库,虽各有分属,但其实都是为皇家服务的“内库”。赃罚库名义上是户部名下,但也是内库其一,如今的具体管理由内臣在管。皇权插手得少的,也就是太仓等库罢了。

    所谓国库空虚,往往只是指太仓等库入不敷出,所以文臣经常奏请内帑“转移支付”。

    而皇帝的内库这边,先有田义所说的四百多万两存银,如今又要多出一大笔。

    抄家还是富皇啊,老爹也不能说完全没留“遗产”。

    朱常洛的心有点热,然后赶紧克制住了:要可持续性杀猪过年。

    现在的问题是:“国库空虚”,郑家那两百多万两银子会被文臣们盯上的。

    本来就缺钱,也许很快就会有试探,嗣君是不是一个“体恤国情”的明君。

    过渡期矛盾还不尖锐,来不及为荷包变鼓而喜悦,朱常洛要做好明年与群臣正面刚的准备。

    让田义去把这几天斋居祭祀期间的新进奏疏搬来,朱常洛又震惊了:“四天,这么多?”

    “计一千一百二十七本。”田义眼里有些笑意,“臣已按殿下所说的,编好了码。眼下,新呈入的先按殿下说的纪要,过去的也在日夜誊写。”

    “……”朱常洛很无语,“过去也这样多吗?”

    田义眼里笑意更浓:“几桩善政传到外廷,群臣自然多了些踊跃,纷纷上本言事。比过去,是多了不少。臣若记得没错,太祖他老人家曾在八日内批阅了一千六百六十本,处置三千三百又九十一事。”

    朱常洛不由得看向了他:你行,你是专业的,把大明最高记录摆我面前什么意思?

    现在的意思是,这四天的奏疏数量超过朱元璋那时候四天的量了。

    但朱常洛情况都没摸清楚,被这些文臣浑水摸鱼怎么办?

    “慢慢看吧。”朱常洛低下头下看这几天的《每日奏疏言事汇总纪要》,“还有没有不是呈奏上来的事?”

    “有三件。”

    “讲。”

    “赵阁老有密揭,臣还不知其事,殿下可启览。”

    朱常洛抬起了头:“密揭?”

    田义递给了他:“密揭只达御前,臣也不能先看。”

    朱常洛的目光看了过去,那是阁臣用的专门小素揭帖,长六寸五分,宽二寸五分。

    斜折内封,封了文渊阁银印,外面也没有像其他奏疏一样写“某某事疏”,只写了“臣赵志皋揭”。

    这是仁宗时期银章奏事后几经演变,后来慢慢演变成的密折惯例。

    像这样的密揭,只有皇帝和写密揭的人可以看、互相交流。既不会让内臣先看,也不会抄报六科。

    朱常洛想了想之后就意味深长地说道:“我还没登基,那就不能看。”

    田义没说话,在一旁等候。

    朱常洛微眯了眼睛,过了一会在这四天的汇总里翻了翻,而后问道:“这是赵阁老的第多少次请辞?”

    “回殿下,四十七。”

    朱常洛点了点头:“这密揭先放下。”

    如果说是首辅的试探,那也未免太过低级。

    明知朱常洛现在没这个看密揭的资格,却还要来这么一手。

    他是想用这种手段引起嗣君不满,顺势提桶跑路吗?

    朱常洛又找了找沈一贯那边上的题本纪要,很快就从中找到一件事:国事繁多,赵志皋病重。殿下暂监国事,谏得陛下广施仁政,群臣鼓舞……臣一個人实在忙不过来。

    写作忙不过来,读作“我可以!”

    四天的汇总里,沈一贯一人拟票上来的题本高达一百七十六本。

    重建皇极门的前期准备工作安排、诸省乡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