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祸害大明 > 第84章 悟道

第84章 悟道(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跟老丈人闲聊半天,朱樉发现自从金忠被朝廷派去北平燕王府,朱文正儿子封了靖江王一家人去了桂林。

    张玉和丘福、朱能也同历史轨迹一样去了燕山卫所。

    只是不同的是这几个都授封了侯伯爵位。

    杨士奇提前做了翰林编修,铁铉做了位卑权重的礼科给事中。

    历史上本该被毒死的刘伯温被他救活了。一代奸相胡惟庸变得小心谨慎了。

    他和观音奴有了孩子,本该没有交集的徐妙云成了他的妻子。

    按历史轨迹应该在藩地强征暴敛大修宫殿的他被留在京城。

    一切仿佛没有变化,实则一切都在改变。

    这样的他有什么理由在一点小小挫折面前唉声叹气蹉跎余生的呢?

    “请老泰山教小婿在接下来腥风血雨中如何全身而退?”

    朱樉发现眼前的老丈人是座金山宝库,徐达没有跟历史上一样在北平屯军,不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患上背疽一命呜呼。

    眼前女婿从刚才垂头丧气一脸衰相,仅仅一盏茶的功夫就变得神采奕奕。

    拿起茶叶盒看了半天也没研究出其中有何魔力。

    徐达回答道:“跟以前一样做你觉得对的事。”

    老泰山这句废话文学,让朱樉摸不着头脑。

    疑惑道:“那我不用继续藏拙?”

    这女婿的榆木脑袋,真是无可救药,徐达只好挑明道:“陛下慧眼如炬,看透人心。你伪装的了再好能伪装一时难道还能伪装一世吗?”

    “你是陛下嫡子,有皇后和老夫做后盾。放心大胆做事,不必畏首畏尾。”

    听到这话,朱樉心潮澎湃忍不住道:“若是小婿闯出祸事,到时还请老泰山救场。”

    “你已弱冠之年,闯出事自然自己背着。休来惊扰我一个致仕老头。”

    徐达背手迈着四方步离去,留下一脸懵的朱樉。

    怪不得急流勇退,这老丈人还真是老狐狸一个。

    回到西厢房时,发现徐妙云一身素衣伏在案前在写东西。

    瞥了一眼,居然是商业发展计划。

    这年头勋贵和官员门下都有生意,但一般由府中管事打理。于是他好奇道:“妙云可是有从商之意?”

    像徐妙云这样平日能查查账本是已属凤毛麟角。

    她抬头说道:“妾和姐姐商量后有一想法,我们秦王府虽然远没有在藩地自由,但留京亦有京城的好处。那便是商业发达、消息灵通。不少行当大有可为,若是咱们能掌握一半产业就等于握住了京师的命脉。”

    古代富可敌国的商贾很多,但是权倾天下的商人只有吕不韦寥寥数人。

    一是重农抑商,在大明虽然农民和商人都是民户。但在元朝包税制的例子后,朱元璋歧视商人不准他们穿戴绫罗绸缎。

    二是社会地位低,‘有道是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再有钱的商人也要接受当地哪怕最低的九品县主簿的盘剥。

    但是官本位的封建社会下,有一个群体却不在此列,他们称为‘儒商’,以举人和致仕官员为主,有丰富的人脉和享受免税特权。

    他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亲王,名义上掌管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

    于是他说出了唯一顾虑:“这京城毕竟在天子脚下,我爹生性多疑的性子怎可能允许有人行财阀之事?”

    古代只有门阀和世家,听到财阀这词,徐妙云眼前一亮,她解释道:“夫君哥哥可听说过「灯下黑」一词吗?”

    朱樉闻言一愣,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造反,还有比这更刺激吗?

    她继续说道:“李相退隐之后,开国勋贵犹如一盘散沙。虽各有产业但毕竟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这些公侯伯爷的心思都在圈地之上。京中百万人涉及的各类行当整合起来,以一点扩散周围,何尝不能席卷天下?”

    看到这侃侃而谈的二老婆,朱樉都惊呆了。这就是历史上的贤后吗?这是爷的诸葛亮。

    撅起嘴,抱着徐妙云嫩白的脸蛋就亲了几口。

    “夫君哥哥,妾还没说完呢?”

    徐妙云发出一声娇呼,朱樉就像一头野猪将这颗白菜扑倒,然后吭哧吭哧拱了起来。

    嘴里念叨:“你说你的,我忙我的。”

    徐达一身劲装正在内院练剑,听到厢房传来的打斗声夹杂着呼救。

    皱起眉头骂道:“这小王八蛋跟他爹一个德行,真是有辱老夫门风。”

    紫禁城乾清宫里,朱元璋一身常服,身前跪着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拿着秦王府刚传来的密报,老脸一红道:“他一个王爷天到晚都在捣鼓这事上了?”

    蒋瓛脸色一僵,皇帝派往魏国公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