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 > 29. 隋版文娱文抄公 二更合一,21w营养……

29. 隋版文娱文抄公 二更合一,21w营养……(第1/5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日后, 李昭和柴绍回门,唐国公府摆了一场盛大的回门宴,把能叫来的李氏宗族成员都叫来了。

    李昭和柴绍拜见了独孤老夫人、李渊和窦夫人, 又与李氏宗族其他人见礼。

    之后李建成带着其他李氏宗族已经年过弱冠的人与柴绍喝酒聊天, 李昭去后院找到了李玄霸和李世民。

    “大德,你的词阿姊谱好曲了, 听一听?”李昭取出琵琶, “不许跑。”

    李玄霸叹气:“我没打算跑。还有, 阿姊请继续叫我郎。”

    他是真想跑, 因为阿姊弹琵琶,肯定会让他和二哥合奏。

    隋文帝认为“正声”之外的音乐都是亡国之祸,不好乐技,遣散大部分乐人回民间门。但杨广热爱所有的音乐,裴蕴为杨广搜集了万余乐工入宫, 为杨广创作和演奏音乐。

    隋朝上层本就还带着鲜卑习惯。北朝有人将西域弹拨乐器和传统琵琶融合在一起, 改良成既可以弹奏传统清商调, 又能兼具西域风格的新式琵琶。

    隋朝上层贵族都对新式琵琶十分喜爱。虽然隋文帝不喜欢,也不能阻止隋朝上层贵族热爱新式琵琶。

    杨广自己放开享受音乐后, 隋朝上层贵族不用藏着掖着,新式琵琶与琴一样, 成为上层社会必修才艺。

    李玄霸和李世民在五岁开始启蒙的时候, 就开始学琴和学琵琶。

    李世民性情活泼, 喜欢所有能动能响的娱乐,李玄霸就对乐器兴趣不大。

    再者李家除了他之外无论男女都喜欢音乐, 只要乐声一起,他这里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一群后院女眷奴仆一起奏乐。

    吵, 累。

    但阿姊回门,这面子还是得给。

    李玄霸把脸皱得像小老头,慢吞吞给琵琶调音。

    李世民已经横抱着琵琶,弓步向前“啪嗒啪嗒”弹起来,边弹边仰头嗷嗷嗷,非常像后世那些拿吉他装逼的沙雕小男生。

    李玄霸看着二哥的沙雕样,真想把这一幕画下来,给后世他的铁粉们看。他的营销号又有新的唐太宗素材可以用来黑一波了。

    隋朝的谱不是通用乐谱,而是用文字记录,针对每种乐器的指法。

    这样的乐谱不好传世,音阶和节奏后人都无所得知,所以有“古曲无法完全复原”的说法。后世复原的古曲都是新的编曲,一张古曲谱能编出无数种乐曲。

    李玄霸虽然前世没多少音乐素养,简谱符号还是认识的。他一边跟着指法练琵琶,一边琢磨等以后当闲散王爷后,要不要给后世音乐界做点贡献。

    这是以后的事了。现在他只是想一想,说不定长大就忘记了。

    如今的曲谱虽然难以传世,但很适合教授乐器。李玄霸和李世民对着曲谱练了一刻钟,就能把曲谱弹出来了。

    李世民笑道:“阿姊谱的曲真好听,若传出去,肯定会传遍大街小巷。”

    李玄霸板着脸道:“现在不能在外人面前唱。会影响阿姊的名声。”

    李世民脸一垮:“我讨厌名声,动不动就名声名声,真烦。”

    李昭笑道:“没关系,我关上门自己唱。不过虽不能唱这首词,等曲谱好之后,一定会有许多人新填词,郎的才名仍旧会传遍大街小巷。”

    李玄霸道:“谢谢阿姊。”

    这正是他想到的职业规划路线,阿姊要帮他完成第一步了。

    整理了他会背的诗后,李玄霸头疼地发现,诗不够用。

    满打满算,他就会背百余首诗。若要符合人设,能用的就更少。而且唐朝之后的诗,可能韵脚与唐朝不同。现在他年幼,可以用“才学诗所以韵律不规整”勉强糊弄过去,但长大后就不行了。

    隋唐重诗,就是高官若不喜诗词都会被人排挤。如唐朝大臣杨纂,身居高位又是能吏,就因为不喜作诗,被斥责不懂风雅,被同僚鄙夷。

    李玄霸也试过自己写诗,但天赋实在不行。每次聚会都作诗,李玄霸可没有那么多诗做。

    如何不让其他人邀请他作诗呢?李玄霸思来想去,趁着魏晋遗风未过,给自己打造一个标新立异的“狂士”形象。对外说“我不喜作诗”,多作词,偶尔作一两首诗展现自己的才情。

    后世“诗词”并列,好像词与诗一样都是“传统文学”,其实不是。

    “词”全称“曲子词”,是从市井开始流行的“流行通俗歌词”。

    民间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曲子词;隋唐开始发展,如《河传》《杨柳枝》原本就是隋朝的民歌;到了盛唐,大量文人参与创作曲子词,文人词兴起;北宋厚积薄发,造就了“宋词”的辉煌。

    “词牌”的平仄规定,其实就是“古乐谱”。先有了第一首词曲,传唱度上去后,其他文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