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北洋 > 第十六章 计较

第十六章 计较(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十六章计较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晚上——虽然是晚上,但那位年轻的总督公子似乎如圣灵一般用他的誓言重新使一支看似坚强但已经失去信心的军队重新凝聚了起来……也许在我这个德国军人看来手中的枪是用来保护人民是作为一个军人的天职,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这是很难想象的,而这位年轻的总督之子在未来的岁月中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完成了自己的誓言……”——弗里德里希,《我在中国的日子》

    “我来自福建的一个小城镇,还念过私塾,不过父亲因为吸食鸦片导致家徒四壁,十八岁那年因为谭先生的戒毒丸才使父亲从鬼又变成了人……‘我们手中的枪是用来保护百姓的!’,这事谭先生教给我们的第一个道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一直追随谭先生……”——《战争之锥——刘禹》,刘禹、吴桐萱著,1932年,强学书社

    “《百战奇略》是我读得第一本兵书,而给我讲解这本书的便是谭先生,可以说他是我在战争理论上的引路人……很难以置信谭先生对军事上的造诣水平,参谋本部之所以对谭先生的意见格外尊重,并不是因为他权力的影响,更多的是对他在军事上的判断感到信服……”——《金戈铁马——杨超》,杨超、吴桐萱著,1934年,强学书社

    站在大车上看着周围振臂高呼的士兵,谭延闿心中波涛汹涌,有一种难以自制的情绪堵在他的心头。他不知道今后自己的命运如何,但是能够让这些士兵明白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也不用后悔建立侍卫队了。

    “也许我以后还是会难免选择离开,不过不到最后时刻,我是不会抛弃这片土地的!”谭延闿心中暗自想到。

    谭延闿心中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有些拦路打劫的土匪还是非常有“职业道德”的,他们大都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才落草为寇,他们下手的对象都是一些无良地主还有商队,若是没有深仇大恨,他们下手也不会太绝,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同行。不过像这样的土匪组织很少,更多的是那些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土匪,所以对待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彻底铲除才可以免除后患。

    通过这仅半个多月的行进,这支侍卫队看起来真的更有些像军队的模样了,这一路看似比较惊险,但是对手不过是一些拿着少量*大刀,组织性松散的土匪,这些对手显然不能够使这支侍卫队成长成一支真正的铁血军队,不过是用这些土匪来进行热身罢了。谭延闿自从那晚在车上“宣誓”之后,对自己创立的这支侍卫队也有了新的看法。

    “这些士兵的文化程度还不错,都会识字读书,在这个时代看来,这些士兵无论是放到哪里都可以成长为一个军官,虽然比列强的军队素质还要差了点,但是放眼中国确实足够了,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还有很大的成长余地。”谭延闿在马上开始琢磨这支侍卫队士兵的未来。

    就谭延闿所知道的历史,那个叱咤中国二十多年的北洋集团现在还没有踪影,他记得就算是在北洋集团中,那些军官的素质也是差得要命,各个方面根本没法和自己手中的侍卫队素质相比,当然除了那些少量的真的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北洋军官以外。

    “这些士兵的教官是德国人,训练的时候也是尽量使用德语,加上自己的辅助和培养,侍卫队中有几个非常聪慧的士兵已经可以使用几句简单的德语来和弗里德里希进行交流了。当然要谈到熟练使用德语他们还远远不够,不过他们接触德语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呢!加入加强培养他们,把他们送到德国去学习,等过上几年后回来,这些士兵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军官了。自己也许不会参与争霸天下,不过如果培养出一个系统出来的军官团体,他们在未来将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谭延闿心中暗自想到。

    现在还没有爆发甲午战争,中国向日本大量派遣军事留学生还要过很多年才开始,而在这个时代也有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的。不过因为去欧洲或是美国去学习,生活和教育费用都很高,在这贪官横行的年头要指望官吏们拿出这么多钱去培养留学生,那还不如直接抄了他们的家来的痛快,当然李鸿章、张之洞等非常有远见的地方大员们还是从经费中拨出一部分来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数量上很难保证,要具体分配到军事留学生名额上就更少了。

    谭延闿有这个能力,事实上他在弗里德里希有意辞去教官职位的时候,他就想过侍卫队士兵以后的深造问题,也有意加强了侍卫队的德语培训,而且他和毛瑟武器制造厂谈判的时候,便想到通过这条途径来向德国军校输送军事留学生。当然让他们现在去德国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倒不是谭延闿舍不得金钱,而是因为这些士兵的资格还远不到去德国军校深造,他们的德语还没有办法来应付在德国生活的水平。

    谭延闿知道后世历史中有个“留日士官系”,他们虽然留学日本,但是其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