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古董局中局4 > 第七章 青花罐,龙走纹(2)

第七章 青花罐,龙走纹(2)(第1/11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药不然见我沉默不语,冲柳成绦抬了抬下巴。柳成绦冷哼一声,让龙王搬进一样东西。这东西我们都熟,居然是尹银匠在绍兴用的那个工作台。

    尹鸿没料到他们把它也搬过来了,快走两步,用手去抚摸台面的凹痕,有些激动。我看到在工作台旁边还搭着一卷黑褐色的牛皮,那是我爷爷转赠药慎行的海底针,也在这里了。

    柳成绦道:“尹老师,也不知道您什么工具称手,我就自作主张,从铺子里给您运来了。”尹鸿对此不置可否,轻轻摩挲着工作台的每一个凹凸,仿佛一摸到它才有安全感。

    他打了一个响指,龙王又搬进来一件瓷器。我一看见这东西,心脏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

    这,又是一个青花人物盖罐!

    它的大小、形制,和我见过的“三顾茅庐”罐并无二致,只是纹饰不同。正中坐着一位戎装大将,左手扶案,右手捋髯,不怒自威。旁边一位军士打起一个旗幌,上书“周亚夫”三字。还有一匹西域骏马系在树边。除了这些主要造像,装饰用的柳树、卷草、祥云、碎花等物,风格和其他二罐如出一辙。

    看来这就是五罐中的第三件——“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不过比起“三顾茅庐”的儒雅之气,这个罐子更显得威严肃杀。

    药不然道:“汪先生别拘束,随便看看。”听了他的话,我走到罐前,用手摩挲了一阵。无论釉面手感还是青花色泽都极舒服,苏料锡光也很清晰,是件大开门的真品。我蹲下身子去,凑近罐边仔细端详。果然,在周亚夫的手肘处,也有一道不易发现的白口。

    这说明,“细柳营”罐子的釉囊衣同样也被打开过,然后被封起。

    柳成绦道:“尹老师,这次请您过来,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您亮亮绝活,把这条白口重新开封,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面说了,釉囊衣的大小没法藏实物,但适合留下文字信息。也就是说,就算之前有人开启过,只要不故意损毁,信息说不定还留着。

    尹鸿看看我,我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开。

    他抱起“细柳营”来到工作台前,轻轻搁下。他扫了一眼,说还缺乙炔喷灯和几种原料。

    这个作坊很大,储存的物资很丰富。柳成绦一声吩咐,十几分钟就备齐了。尹鸿略作处理,摊开海底针,对着瓷罐又一次施展出“飞桥登仙”。龙王在对面还架起了一个小摄像机,打算把这些录下来。

    尹鸿对这个并不介意。有些东西,就算你看一万遍录像,也是学不会的。我看过一个新闻,川剧变脸去美国访问,美国人拿高速摄像机拍下来,一帧一帧分析,但没用,眼睛看见手速也跟不上。

    随着几声清脆的瓷面敲击声,尹鸿正式开始了操作。一瞬间,那个威风八面的老艺人又回来了。

    他的技法依然那么流畅,手法眼花缭乱。一个人潜心一辈子,只钻研一件事,就是这种完美境界。我虽未见过其他人,但估计药慎行、尹念旧甚至尹田的水平,绝无尹鸿这么高超。他们接触的世界太庞杂了,想法太多,缺少尹鸿这个强迫症的至纯至粹。

    不光是我,就连柳成绦、药不然和龙王都面露凛然。他们三个都是第一次见到,在这神乎其神的手法面前,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升起一股敬畏之心。“飞桥登仙”太漂亮了,不光是使用功能,视觉效果也极其漂亮,尹鸿双手往复,飘逸如仙人。难怪当年尹田每次施展,京城王公贵族都相邀来看,这就是所谓“匠人之道”的极致了吧。

    大约半小时后。尹鸿猛然停手,双臂下垂,关掉喷灯,倒退三步,整个人疲惫不堪:“得了。”

    药不然带头,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连柳成绦都不轻不重地鼓了几下。我忽然想起来,尹家似乎有祖训,说施展“飞桥登仙”不可超过大衍之数,否则有诅咒加身。不知这是尹鸿第几次施展了。

    不过这时候大家的关注点不在他,而在细柳营的瓷罐。那瓷罐上的白口四周,已经被挖开了大大一片,露出里面一层层细腻的胎质,好像一个人的腹部被划开一个刀口再用牵引钩拉开似的。

    这个开口,不是简单地刨开釉面,而是一层一层刮开,刮开好几层外皮之后露出中间的胎体。你想,瓷罐本身就又薄又脆,要刮去一半,还不能漏不能透,难度得有多大?尹鸿跟我说过,这是“飞桥登仙”反向操作的一个用法,也是一门神技。这活只能焗瓷匠干,他们常年给瓷上钻研铆钉,深悉瓷性,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按说瓷内胎应该是一片乳白色,碎瓷片的断茬颜色。但在“细柳营”被刮开的瓷口里,白质里却掺着一些黑线条。它们的排列很有规律,不像是胎土误掺杂质,更似有意为之。

    众人看了一圈,不明其意。尹鸿说拿张纸来,要竹纸,最好是新昌的元书熟纸。新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