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大明皇长孙 > 第30章 璞玉之材

第30章 璞玉之材(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其实这倒也不是说朱元璋比朱逸笨,而是因为朱元璋是一个真心为百姓着想的君王,他以前自己当贫苦老百姓,当灾民的时候,饿怕了。

    所以就想着怎么样才能让关中地区的老百姓们不挨饿,这才一时之间没想到对于那些灾民来说,只要饿不死就行。

    而朱逸之所以能够想到这一点,也是因为这段时间他经常和那些曾经是流民的工人们走动,和他们聊天,再加上他自己也有过一段这种经历。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朱逸比朱元璋会更加清醒。

    “如此一来,朝廷的钱就够了。”朱元璋喃喃道。

    随后,朱元璋猛地转头看向朱逸,又问道,“那关于新安江清理淤泥的事呢?苏州那边要清理新安江的淤泥,需要朝廷拨款三万两!对于此事,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朱逸想了想,随后说道:“河道清理乃是重中之重,肯定耽误不得,但也不一定非要拨款过去才行。”

    “哦?什么意思?”朱元璋好奇道。

    “拨款过去无非是请人清理河道的淤泥,但县衙完全可以发动当地民众参与到此事当中,人多力量大,有了当地民众的帮忙,相信河道淤泥很快就能被清理完。”朱逸解释道。

    朱元璋摇头笑了笑:“你这想法有些天真了,要想让百姓们不求回报地主动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很难!”xしēωēй.coΜ

    朱逸继续说道:“当然不会让他们白做,但报酬也不一定非要用给银子的方式支付。”

    “哦?”朱逸这话彻底吸引了朱元璋的兴趣。

    “之前不是和老爷子说过可以在少部分地区开海,促进经济发展吗?新安江靠海,完全可以把它当做试点区域,让附近的百姓们可以近海打捞,有了这样一项政策,百姓们怎么会不愿配合官府呢?”

    朱元璋眼前一亮:“诱之以利,一箭双雕,妙!妙啊!”

    朱元璋哈哈一笑,他没想到今天来看朱逸,反倒是把他的一件心事给解决了,真是意外之喜。

    可随后,朱元璋又话锋一转,道:“你这两条建议很好,但也有缺陷。”

    “哦?愿听老爷子教诲。”朱逸一脸谦虚地说道。

    朱元璋说道:“首先,有关第一个,虽然你这个少给粮食的思路是对的,但万一中间有人克扣呢?你有没有想过,万一有人克扣,本来就是勉强维持百姓们活口的粮食量这下子便会彻底不够,到时候激起民变就麻烦了。”

    “这……”朱逸皱了皱眉,“难道要按五万石的量给他们?”

    朱元璋摆了摆手:“那倒也不至于,如果他们要多少你就给多少,那朝廷的钱再多也不经用,最主要的是在拨粮之前把规矩和章程定好,这些东西定好了,地方上有了框架,他们心里才会有数,才会知道红线在哪儿。”

    朱元璋这些话俨然已经是在教朱逸如何从一个上位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单单是从一个执行者的角度。

    朱逸听完以后,点了点头,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老爷子考虑得的确比自己要全面一些。

    “当然,你能把这个问题的大致解决思路想出来已经很不错了。”朱元璋毫不吝啬地夸赞道。

    朱元璋现在是越看朱逸越满意,这孩子明明是在民间长大的,可是却有这般的政治头脑,就好像他天生就适合吃这碗饭,尽管有些细节考虑得还不是很全面,但已经非常不错了。

    朱逸现在就好像是一块璞玉,只要自己雕琢一番,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想到这儿,朱元璋便是有些激动,本来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有些心灰意冷,既是痛苦于自己最优秀儿子的死去,又是担心于自他之后,这大明帝国会不会无人接管,但是现在,朱元璋从朱逸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随后,朱元璋又继续说道:“至于第二点关于开海的意见,娃子,你说得非常好!”

    朱逸谦虚一笑:“老爷子过奖了。”

    这边朱元璋和朱逸其乐融融。

    另外一边,东宫之中。

    朱允炆神情颓废,吕氏则在一旁安慰着朱允炆。

    “儿啊,你也不要灰心,这突然冒出个朱雄英,谁知道他是不是外面的野种,故意冒充的。你现在就在你皇爷爷身边,你还怕他作甚?”吕氏说道。

    “这样,从明天开始,你学堂不要去了。”

    听到吕氏的话,朱允炆一惊:“不去学堂?那皇爷爷岂不是更加生气?”

    “傻孩子,你不去学堂就呆在家里为你父亲念佛经啊!老爷子十分看重亲情,看到你的行为以后,肯定会被你的孝顺所感动。”

    朱允炆抬起头来,说道:“娘,这样做有用吗?”

    吕氏说道:“当然有用,信娘的,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