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在古代打更的日子 > 第13章 第 13 章

第13章 第 13 章(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赵刀回过头,瞧见顾昭的神情又是一乐,“怎么样,这事不错吧。”

    顾昭:“......赵叔知足常乐,侄儿要学的地方还很多。”

    “滑头!”赵刀又是一阵朗笑。

    很快,两人便到了钟鼓楼。

    玉溪镇的钟鼓楼说是钟鼓楼,其实不过是个两层高的六角木屋,简陋寒酸,远不及县城中的红砖绿瓦气派。

    木屋下层是用来给守漏壶的更夫休息,上层四面没有围墙,而是做成亭子样式,简单的围了半人高的凭栏。

    里头搁一口钟,一面黄牛皮大鼓。

    因年代久远,大钟铜锈斑斑,鼓身红漆剥落,上头满是岁月印记,都说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一面鼓一道钟,陪着玉溪镇百姓走过了年年岁岁的光阴。

    ……

    “哟!老周在打瞌睡啊?”赵刀推开木门,人未到声先至。

    顾昭跟在他身后,贴心的将门阖上,寒风顿时被挡在外头。

    屋子不大,除了张方桌,几把小凳,就角落里搁了张竹床,靠窗的地方烧了一盆炭,屋子里暖暖和和的。

    难怪记忆中,她家阿爷轮到守漏壶那段日子,天天都是哼着小曲儿归家。

    和打更巡逻对比,这守漏壶简直是天大的美差啊!

    ……

    “瞎说什么呢。”周生财从后头走出来,手中还拎着木桶,“我哪里敢睡,得守着漏壶呢。”

    他一边说,一边拿眼剜赵刀。

    赵刀:“嘿嘿,偶尔睡睡不打紧,盯着漏壶中的水别冻上就成,不过,你就算没睡,也比我们在外头走街吹风来得舒坦,是吧,顾昭。”

    周生财朝顾昭看去。

    顾昭不应赵刀的话。

    她和赵刀不一样,赵刀和周生财两人熟稔,自然啥话都能说。

    她一个后进的后辈,年龄还小,说话还是恭敬谨慎一些才妥当。

    信不信她要是应和了,回头人家闲聊时该说顾春来家的孙子吃不得苦,才打更一夜,就嫌弃抱怨天冷了。

    顾昭腼腆的笑了笑,“周伯。”

    “嗯。”有不熟悉的晚辈在,周生财也不好和赵刀多拌嘴。

    他约莫五十来岁,是个老更夫了,性子有些慢热,沉默的应了一声后,半晌又憋出一句。

    “咳!炉里温了热水,还煨了两根番薯,都是自家种的,要是饿了,就自己拿去吃,别客气。”

    “谢谢周伯。”

    顾昭没有动番薯,不过这热水她是喝的差不多了,想了想,顾昭往自己的水囊里又添上一些。

    她环顾了四周一眼。

    只见赵刀拖过板凳,大刀阔斧的坐下歇脚,瞄了瞄周生财,趁着他不备,偷喝了两口桌上的黄酒,“香!”

    闻言,周生财瞪了一眼过去,随即继续忙活手中的事。

    顾昭偷笑。

    赵叔这是偷吃还告诉主人家啊!

    ……

    周生财拎起木桶,将里头的热水倒进漏壶最上头的铜壶。

    漏壶总共有四个铜壶,由上往下分别为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分壶。

    清水潺潺的从夜天池流下,最后落入搁在地上名为水海的铜壶中。

    水海中,一个抱箭的铜人立着,它手中的箭杆随着水上下沉浮。

    箭杆约莫三尺,上头划了96条横线,每一条便是一刻钟。

    而当下的时辰,就是铜人手握箭杆的位置。

    ……

    赵刀招呼顾昭,“去瞧瞧四更天了没。”

    “哎!”顾昭应下,朝抱箭铜人的握手处看去,开口道,“还差一刻钟。”

    “这么快?那咱们得先走了。”赵刀收回搁在炭盆上烤火的手,不舍的开口。

    这手还没暖过来,人便又要走了,讨生活难哦。

    赵刀在心里喟叹了下,随即打起精神,撑撑了膝盖,勉力站了起来。

    “老周,走了,一会儿再来啊。”

    周生财摆手,“快走快走。”

    再不走,他的好酒都要被偷喝光喽!

    顾昭冲周生财点了点头,跟着赵刀走出钟鼓楼。

    ......

    翠竹街上。

    “梆......梆梆梆!”

    “半夜四更,寒潮来临,关门闭窗。”

    顾昭记着顾春来说过的,四更天的梆子是一慢三快,有条不紊的敲着铜锣。

    夜很静,低沉的锣声被传得很远。

    赵刀冲顾昭竖了个大拇指,夸赞道,“不错不错,声音响亮宏厚,中气十足,是吃这碗饭的料!”

    顾昭嘿嘿笑了一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