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朱棣重生土木堡 > 第二十七章:重建府军前卫

第二十七章:重建府军前卫(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朱棣重生土木堡第二十七章:重建府军前卫

    石亨出来说道:“启禀陛下、太后娘娘,臣觉得应当固守待援!”

    朱棣调整了下坐姿,说道:“说说你的想法。”

    “早在也先围困京师前,臣和于大人就传檄各地,现在援兵定然已在路上,我军虽然兵力和瓦剌差不多,但毕竟要守卫整个京城。”

    “我明军兵力虽多,分散在九门之中,却实在是捉襟见肘,所以臣提议,陛下应当调拨亲军二十六卫的兵力,协同防御九门。”

    朱棣捏着手,仔细琢磨着这个提议。

    亲军二十六卫,洪武年间老爹设置了十二个。

    永乐年间,自己增设了十个。

    从典籍上了解到,宣德年间,好圣孙又增设了四个,统称为天子亲军二十六卫,也叫做禁军。

    除了隶匠籍的武功中卫、武功左卫、武功右卫三个卫归属工部外,其余二十三亲军卫都由天子直辖。

    所谓天子直辖,就是既不属五军都督府,兵部也无权插手,能调动这些禁军的只有皇帝,朱棣当年靖难之役、五征蒙古留下的精锐,都编在这二十三个亲军卫中。

    有禁军在手,后世的子孙就不至于被文官摆布,随时都可以把整个朝堂都推到重来,这也是朱棣当年的担忧。

    但是谁能想到,他们老朱家出了这么一号战神级别的人物,一战把二十三卫精锐禁军全给送了。

    石亨现在问出这些,是揣着明白装湖涂?

    倒是自从进入内阁以来便一直闷声不吭的王直,听见这话后不怀好意地回头看了一眼工部尚书石璞。

    这货是个人精,自然明白石亨故意问这话到底是打着什么算盘。

    朱棣问道:“亲军二十六卫,不是全都跟着太上皇覆灭在土木堡了吗?朕倒是有意派禁军协助守城,可却也不能撒豆成兵。”

    “陛下错了。”石亨笑道:“亲军二十六卫,据臣所知,有三卫隶属工部,土木之战前并未随同出征。”

    “此三卫皆属匠籍,却也有一万五千余众,眼下守城用人之际,应当将他们革除匠户,籍入军户,召这三卫协助臣守城。”

    工部尚书石璞这些天一直在吃瓜,身为六部尚书,一个意见没提过,就和刚刚入阁的王直一样。

    赢了,他是坐享其成,败了,反正也早就准备好提桶跑路了。

    石亨把话说到这里,石璞一下子就傻了。

    吃瓜吃到自己头上来了?

    同样都是姓石的,两百年前是一家,相煎何急啊?

    于谦笑了。

    本以为石亨就是个投机取巧的武夫,没想到还有这种脑子。

    这件事按道理来说于谦是不应该出来站队的,但问题是,石亨话说的很有道理,这一万五千人都是青壮,留着也是留着,为什么不拿出来守城呢?

    只怕,工部不愿意吧?

    但凡是对守城有帮助的事情,于谦才不会去管工部还是礼部愿不愿意,这时候让他站出来说话,他是不会犹豫的。

    于谦心中,第一位的是天下百姓,然后才是什么皇帝和太后,至于其他臣子如何去想,他根本一点都不在乎。

    石亨刚说完,于谦便道:“陛下,臣赞同石总兵的说法。”

    “眼下敌军围城,应该把一切能用的力量全都用上,臣之前没有注意到武功三卫的事情,这是臣的疏忽。”

    “现在臣请陛下、太后大局为重,召令这三卫籍入军户,协助守城!”

    这个时候,朱棣倒不着急了,转身看向孙若微问道:“太后的意思呢?朕听太后的!”

    孙若微怒视着朱棣,心想这个时候你倒知道听哀家的了,之前不是总和哀家对着来吗?

    以孙若微的脑子,她是不会明白这一道简单命令下完了,到底有何区别的。

    她刚要准许,工部尚书石璞就站不住了,他也怕这个老娘们一句话把工部的一万五千多匠户就这么送到皇帝手上去了。

    “太后!”

    “臣启奏太后,往内说,工部就负责内廷各宫殿的修缮、增减,往外了说,工部又要负责全国的营造、船舶事务。”

    “这三卫的匠户,于工部实在是不可或缺,工部人手不足,皇家殿宇谁来维护?城桓各处,谁来修缮?”

    “请太后三思!请陛下三思!”

    于谦怒了,痛批道:“敢问石大人,现在京城用的着你工部修缮和维护了吗?不都是众守城将士一起维护?”

    “再敢问石大人,是皇家殿宇的修缮重要,还是守住京城重要?”

    “难道在石大人心里,京城内外一百多万的军民百姓,大明百年来的宗庙社稷、祖宗陵寝,还不如这三卫的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