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大明太孙朱雄英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别样的窖藏!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别样的窖藏!(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明太孙朱雄英第一百一十一章 别样的窖藏!

    常升进展的很是顺利,他到龙勒山的时候,东察哈台军已然撤退。与其会合的西凉候-濮玙及所部剩余的三千五百官员,皆面黄肌瘦,饥肠辘辘,走路都打晃。

    两日后,他们回到了敦煌,此刻的敦煌城军民老幼齐上阵,掩埋、焚烧尸体、修缮房屋,一切皆为了尽可能恢复这里的生活秩序。

    朱雄英与宋成、刘真,此刻就站在城头眺望着城中处处瓦砾,大车运的尸体,排满了街道,堵塞了道路,以至于濮玙部不得不在城外休整。

    正是此时,一位花白胡子的老者,带着个半大小子正在与扩廓睿交涉,死活是要上城,说什么也要对解救敦煌的银甲将军,表示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出于安全的考虑,宋成给将士们下了封口令,不准任何人提及太孙的身份。可太孙瞧见了那对爷孙,竟然不顾安危,自己走了下去,宋、刘二人相觑一眼,也只能跟着。

    这老者须发皆白,目测比他老师-李善长都要年长,这样的长者,是绝对要尊重的。挥退了扩廓睿,朱雄英亲自搀着老者到一旁的值房坐坐。

    “敢问长者,今年何寿?”

    接过朱雄英递过来的水,老者和蔼可亲的回道:“回将军的话,老朽痴活八十有七了!”

    嚯,在这个人均只有四十几岁的时代,老者这般年纪,简直就是个活寿星。朱雄英也越发的客气,询问老者找他,到底何事?

    军人救援自己的城池,援助自己的同袍,那是本分,不需要感谢。朱雄英是担心,手下有人无视军法,滋扰了敦煌的百姓。

    听了朱雄英这话,老者是连连摆手,官军们不仅将自己的军粮和缴获的死战马,分给百姓,还帮着修房子、挑水。

    说话也和气,他不怕两位都督生气,老头活了这么多年,没见过这么仁义的军队,怎么会滋扰害民呢!

    从重孙手中接过小酒坛,郑重其事的将酒交给朱雄英,老者的眼圈一红,用颤抖的声音说着。

    “将军,容老朽代表敦煌的父老乡亲,表示一二。可惜啊!最后一坛了,否则一定请大伙喝个痛快。”

    “谢谢你们,你们是来自关中的英雄,是我汉家的虎贲,是我们敦煌苍生的守护神。你们是最亲的兄弟和朋友。”

    “先贤早有圣言:兄弟休戚与共,同荣辱、共患难,我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赶走了野蛮的东察哈台人。”

    老者这话可是戳中朱雄英的心窝子,大明的百姓,就是如此的通情达理。他们不会怨恨朝廷打仗时,会给带来多少损失,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

    而朝廷只要给予一些微不足道的好处,他们就能牢牢记在心里,一辈子感恩戴德。老人家气血衰弱,不能上阵御敌,可他懂得“兄弟休戚相关,则外侮何由而入”的道理。

    大明的百姓不简单啊!不仅坚韧、感恩,更是懂得国家大义。边民如此,难怪宋、刘二将,能以微弱的兵力,守住敦煌这么多时日。

    “长者赐,不敢辞!”,话间,朱雄英掀开盖子,毫不顾及的大口喝起来。直至喝干净了,才将酒坛倒扣了一下,以示对老者的尊敬。

    老者也是微微一笑,对朱雄英拱了拱手,随即以不便打扰军务为由,在小重孙的搀扶下走了。

    “殿下,您!”

    宋成的话没往下说,可朱雄英知道,他想说什么。皇室子弟用膳,是有规矩的,即便是在军中,也要守最起码的规矩。

    可朱雄英却摇了摇头,先不说他的命有多金贵,首先要明确的,老百姓是绝对不会害他的。

    “给你们俩,讲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英雄,每次作战,他总有一只脚始终不离开大地,从土地不断汲取力量,脚下有着落,心里也踏实,从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说的简言意骇一些,明军就是那个英雄,百姓就是土地。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有老百姓的支持,他们就能源源不断的汲取营养和力量。

    作为军人,一是能打,二是能挨!可离开了百姓,就得像前元的军队一般,节节败退,丧师辱国,宗庙倾覆。

    “你们别以孤年轻,娇生惯养的。孤小时候,常常随信公在玄武湖校阅诸军。”

    “而且,这也不是孤第一次领兵作战了。将士们、百姓的日子,过的怎么样,孤心里有数。”

    去留无意,望长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大地花开花落。漂亮话谁都会说,可身临其境,那些漂亮的话,也羞愧的说不出来了。

    明日朱雄英会率部离开敦煌,一路向北开去,他会留下五千骑兵,让宋、刘部凑够万人,有自保之力,震慑心怀叵测的周边部落。

    按照约定,耿炳文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