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战国之风流相公 > 第十二章帝师府的历史

第十二章帝师府的历史(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亚卿楼在苇河之旁边,远离苇河县城池。

    赵元坐在马车上,听着孙诗第巴拉巴拉的一通说,这才明白过来,这帝师府的水,远超自己所想象!

    首先,就是帝师府的家业。

    帝师府做两种生意,一种是印刷出书,而且手底下养活了不计其数的落魄文人,为帝师府的书店撰写各种各样的小说话本。

    另外一种,是布匹生意。

    帝师府一直都和大秦皇室有密切联系,主要就依靠给皇室供应上等布料。

    帝师府就依靠这两种生意,在秦帝国所有的疆域上,都能看到帝师府的生意。

    “所以,帝师府究竟有多少财产,无可估算。”孙诗第缓缓地说道。

    赵元却眼睛一眯:“话是这样说,可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帝师府的房门,虽然威武高大,却显得有些衰败之气?”

    “赵兄莫急,我话尚未说话。”孙诗第又道:“昔年,老帝师殒没之后,我大秦朝野之上,一片混乱。

    连接着先帝归天,新帝登基的朝廷更迭之际,新帝希望龙行云成为新的帝师。

    就像是老帝师和先帝一样,并肩多年,令我大秦国力蒸蒸日上。

    但是谁都想不到,龙行云拒绝了皇帝的请求,枯坐与苇河县之中。

    哪怕皇帝为此一年时间,亲自驾临苇河县整整八次,依旧未曾请得行云出山。”

    孙诗第声音惆怅之际,眼眶微微有些发红:“你失去了记忆,自然不知道皇帝和龙行云,算是自幼一起长大的好友。

    皇帝遭遇第八次拒绝的时候,曾经在苇河河畔,风雨中咳血而归。

    我苇河县百姓便在这里修筑了亚卿楼,以此纪念皇帝陛下。

    随后,皇帝秉承先帝遗留下来的治国方略,我大秦隐约有成为天下霸主的趋势。

    赵国便主动挑起战争,这才有了长平之战,我朝四十万男儿埋骨疆场的事情。”

    赵元看着孙诗第涕泗横流,王文楠和蒙山,欧阳奇三人,也是一样,面露悲伤之色。

    赵元忍不住也忍不住想到自己那个时代的大秦帝国,那个横扫天下的无敌时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此等吟咏,发自于内心,感情自然真实。

    四人听得如此如醉。

    孙诗第第一个从这充满古韵的战歌中回过神来,他在马车上俯身一拜。

    “赵兄这是为我大秦长平血战而死的英灵而作吗?”

    赵元这才意识到,这个时代是没有这一首古战歌的。

    “是……是吧?”赵元隐约记得,这首古战歌好像是古秦王和戎族血战时候流传开来的。

    但,这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古拙之意,浑然沉重,宛若泰山。

    “嘶!”

    王文楠倒吸一口凉气,看向赵元的眼神越发敬畏。

    蒙山和欧阳奇两人则已经正襟危坐,像是弟子和师父同乘一车般肃容。

    孙诗第接着说道:“也正是因为后来的长平之战,我秦国瞬间跌落到四国之中最弱小的一个国家。

    据传说皇帝很是痛恨龙行云不肯出山相助。

    所以遍布天下的龙家商会,就开始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

    所有的人都认为龙行云必定会强势反击,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他就像是什么都没有看到一样。

    任由各处的分布掌事人自我分裂,乃至于我秦国之中最大的巴氏商会,其前身传闻……”

    孙诗第请咳了一声,才继续说道:“传闻,那位巴氏商会的掌门人,其实是龙行云的情人。

    但是不知为什么龙行云却在苇河县娶了一个从洪水中捡回来的女子为妻。

    那个女人在洪水中落下病根,生下龙小姐以后,没有几年就恶疾发作过世了。

    不出几年,龙行云也相继过世,留下龙小姐一人。

    至于龙家的产业,咳咳……”

    孙诗第有些叹息的说:“昔年敌国之财富,而今却只不过是仅限于苇河县之中有一些产业。

    京城之中,皇帝尚且顾念昔日老帝师的情义,让龙家布行继续供应布料。

    不过,我也在月余时间之前,听我恩师说过,龙家在咸阳城的布行,那边的掌事人似乎有意脱力龙家的控制。

    唯独有一种传说,说昔年老帝师在民间留下一个非常可怕的组织。

    但是这都几十年过去了,就算真的有这样一个组织,那人都已经老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