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重铸河山 > 第2章 天妒英才

第2章 天妒英才(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梁主是朱温,篡唐都汴宋。

    友圭及末帝,灭于李克用。

    庄宗克用子,灭梁又称唐。

    明宗与愍潞,灭于石敬瑭。

    敬瑭晋高祖,其子号少主。

    虏为负义侯,契丹入中土。

    晋亡汉始立,知远实姓刘。

    传子称隐帝,二世遂为周。

    周家有太祖,姓郭乃名威。

    世宗及恭帝,仅能十载期。

    共五十三年,天命遂有归。

    这是宋代诗人杨简写的《五代诗》,把五代的王朝更迭清晰地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一提起五代,人们一定会说那是一个乱世,没什么好说的,说起来徒让人伤心。的确,五代是一个让人很不爽的乱世,但并不是说并没有闪光点,相反五代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亮点,有一颗耀眼的明星,这就是周世宗柴荣。

    《旧五代史》赞周世宗“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辩奸,多得其理……驾驭豪杰,失则明言之,功则厚赏之,文武参用,莫不服其明而怀其恩……仙去之日,远近号慕。”

    这种赞誉并不过分,按照后世史学家的看法还不够,后世史学家对他的评价是若不是他英年早逝,那么先天不足而又百年积弱的赵宋王朝就不会建立,那么契丹、女真、蒙古这些异族就不可能作威作福,更不可能入主中原,靖康耻就不会上演,岳飞就不会屈死风波亭……

    因而周世宗是继唐太宗之后最为伟大的皇帝,他最有可能改变中国的历史走向,那段中原沦陷的屈辱历史就不会出现,然而英年早逝,让后人扼腕叹息。

    别人读史至此有何感想我不知道,我自己读史至此重重一拳砸在桌上,叹息道:“天不予我华夏,丧此英才,惜乎哉!”

    周世宗即位不足一月北汉伙同契丹入侵,他力排众议,御驾亲征,在高平与敌大战而胜之。高平一战意义非常深远,是五代十国这乱世的转折点,向世人昭示了一个强势皇帝的雄才大略,让处于纷乱中的中国又看到了统一的希望!

    高平之战后,周世宗推行改革,把当时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后周稳定下来,西逐蜀国稳定关中,南破南唐,迫使南唐纳表称臣,献十四州之地,去帝号而称国主。(按:李煜被称为南唐后主,而不称南唐皇帝,原因就在这里。)

    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周世宗多次与强大的契丹作战并取得胜利,契丹人听到他的名字都感到害怕,特别是后周显德六年他御驾亲征契丹,兵不血刃而收三关,他准备趁大胜之机一举收回燕云十六州,把北方的战略门户彻底关上。然而,天不假年,他却在进军途中病倒了,最后一病不起,终致驾崩。

    燕云十六州主要是现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平原,地势险要,表里河山,是中原的战略屏障,却给“儿皇帝”石敬塘于公元938年割让给了契丹,这无异于把北大门拱手让给异族,其后果非常严重,遗毒四百年,直到忽必烈统一中国方才结束。

    有人认为正是由于燕云十六州沦于异族之手,才使得赵宋王朝先天不足,不能御敌于境外。这种说法虽然有点武断,但还是有道理,契丹、女真、蒙古无不是以此为跳板,入侵无险可守的中原腹地,杀戮无数。

    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宋王朝也曾经为之努力过,宋太祖就专门设立了一个小金库,叫“封桩库”,幼稚地想用金钱赎回来。宋太宗处理燕云之地的手段比起宋太祖强硬了许多,两次北伐想收回燕云十六州全部败北,其中雍熙北伐更是伤亡惨重,损失了杨令公这员骁将。

    宋王朝在统一国家之后,挟全国之力北伐,却落得败军覆师的下场,相反后周显德六年在周世宗主持下的北伐却是出奇的成功,这是周世宗对华夏最大的贡献之一,也正是这点使得周世宗为后世史学家津津乐道,称颂不绝。就是中国近代最优秀的历史学家之一的范文澜先生在谈到周世宗时也是不惜溢美之词。

    那是他该得的,因为显德六年的北伐是历次北伐中最为有利的一次,比起这次北伐赵宋王朝进行的北伐根本就没得比。

    在收回三关之后,周世宗决心集中兵力直捣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一举收回燕云十六州,彻底关闭北方大门,然而他却突然生病,这一计划不得不搁浅。黄俊还魂的时间正好是周世宗病重之后南返汴京之际。

    说黄俊站在了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一点也不为过,他眼前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只要把握住了机会,周世宗北伐的未竟之业就会给黄俊继续下去,赵宋王朝百年积弱的屈辱历史就不会存在。

    想明前因后果的黄俊兴奋得象只公鸡,也不理睬赵匡胤,噌地一下就从车门蹿了出来,站在地上。

    禁卫军以崇敬的目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