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大明之最浪太子系统 > 第31章 定个小目标,一个月挣一百万!

第31章 定个小目标,一个月挣一百万!(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玻璃熔炉里火红粘稠的玻璃液被取了出来,放在模具中压制成了平板玻璃,成型之后在放回火窑之中退火,平衡应力,防止爆裂,最后静待冷却。

    “恭喜太子爷,贺喜太子爷,成了!”

    谷大用看着制作出来的平板玻璃,惊喜的向太子道喜!

    朱厚照抚摸着晶莹剔透的玻璃,感受着指尖传来的丝丝冰凉。

    工厂终于能正式生产了,不枉费自己和众人花费了这么多的心思。

    “谷大用,知道第一批的玻璃要干什么用吧?”

    “回太子爷,第一批玻璃先供应大棚所需。”

    之前朱厚照曾嘱咐过谷大用,要建一批大棚,并雇佣了一批擅长暖房种植的农夫,朱厚照整理了《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的知识,提前培训好了。

    负责建造大棚的匠人早就按这位年轻东家的要求,打造好了奇怪的暖房,但是却没有屋顶。

    据那个年轻的东家所说以后会用玻璃覆盖。

    今天见到了这玻璃之后,工匠震惊无比,这像是薄冰一样的东西看起来就是珍贵之物,用玻璃做暖房的瓦也太奢侈了吧,有钱人的世界真是难以理解。

    不光匠人理解不了,在场的刘瑾,张永,谷大用也理解不了,这玻璃再加工一下做成镜子,一面少说就是一万两。

    不,不止一万两,之前在拍卖会上卖的镜子才多大啊,现在有专门的玻璃熔炉,制作的整块儿玻璃比人都高,这么大的玻璃制成镜子,得多少两银子一块儿啊。

    而且太子爷还不是造了一个暖房,整整造了十个,每个暖房都有一分地,十个暖房大概就是一亩地。

    要在一亩地上铺满玻璃,刘瑾他们看着都心疼。

    朱厚照不管他们的想法,用玻璃赚钱是早晚的事儿,培育土豆和玉米,这是天大要紧的事儿。

    自从上次出宫回来之后,朱厚照就找了几个有经验的老农学习农业知识,给土豆育芽,刘瑾虽然奇怪太子爷的爱好,但是总比出宫去浪要强。

    眼看着一个暖房建好,朱厚照带着几个老农就开始在暖房里开始研究怎么种土豆。

    朱厚照亲自动手刨土挖坑,刘瑾等人哪能让太子干这种粗活啊,上去要劝却被一脚踢开。

    刘瑾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太子非要干,自己也不能闲着,想上去帮忙,被太子呵斥,这几个家伙伺候人还行,干农活就是添乱,被朱厚照嫌弃了。

    其实朱厚照自己干的也是一般,但是自己表示出自己的态度。

    我,朱厚照,大明太子,对这个大棚里的东西有多重视要让你们知道。

    有了高产又适应性极强的土豆和玉米,大明朝的百姓不至于挨饿了吧,要让父皇知道自己说的人人吃饱饭并不是自己说的大话。

    天色渐晚的时候,朱厚照带着玻璃工厂试制的样品回到了东宫,打算给弘治一个惊喜。

    乾清宫里弘治正看着三位重臣唇枪舌战。

    户部尚书韩文,兵部尚书刘大夏,礼部尚书张升争吵了半个时辰了。

    弘治听得头都大了,这时候有人来报,太子殿下来请安了。

    弘治心说让太子殿下来参与一下政事也好,便让太子也进来旁听。

    朱厚照进来的时候,几位大人吵得正凶,也没注意到太子殿下进来了,可能注意到了,也当没看见,正吵架呢,哪有功夫给太子行礼,此时万万不能输了气势。

    弘治见太子进来了,示意免礼,让大太监萧敬给太子搬了个锦墩。

    朱厚照明白弘治在忙,在锦墩坐好,听几位朝中大佬吵架,啊不是,是议事。

    朱厚照听了一会儿也明白了,这三位朝中大佬,吵架只为一件事。

    钱!

    明朝北边儿的鞑靼部和瓦剌部持续骚扰北部边境,从河北至山西,皆遭受荼毒无数,百姓损失惨重。

    兵部尚书刘大夏向朝廷要钱支付拖欠的兵饷和抚民的银子。

    河南遭受特大洪灾,黄河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已经有民乱发生。

    户部尚书韩文要拿钱赈灾

    最没底气的就是礼部尚书张升了,马上就是太皇太后七十岁生辰,明朝以孝治国,依礼应该大操大办,弘治已经跟太皇太后说过要一切从简,太皇太后也爽快的答应了。

    但是要按韩文和刘大夏的意思,再削减的话,太皇太后过个七十大寿也太寒酸了,还不如不过,到时候还有藩王和国外的使臣也要来祝寿。

    三个人各抒己见,谁都不肯让步,但是国库的钱就那些,谁拿得少了事情就办不好,办不好可是要背锅的,谁又愿意背锅呢。

    三人吵累了,把问题丢到弘治那里,让弘治决定。

    朱厚照看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