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大明奇葩一箩筐 > 第17章 讲一讲历史上的朱升

第17章 讲一讲历史上的朱升(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老域名(.com)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org)

    话说太祖进军统一天下的第一步是首先攻取山东,进而转战河南占领潼关;

    第二步是攻占元大都,消灭元朝,获取天下人心的支持;

    第三步,主力由大都南下攻取山西,略定陕甘,完成北方之统一。北伐战争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实施的。

    然而攻占南京,称王建制。这个套路是不是有些眼熟?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是这么干的,比如说江东孙氏,或者是清末差点把清朝提前搞翻的洪秀全。但是为什么就朱元璋成功了?别人都不行呢?

    最为关键的这一步出策略的人到底是怎么计划的呢?

    先来说说朱升其人,(元大德三年1299年-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宁(今休宁县陈霞乡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明代开国谋臣,官至翰林学士。元末(1367年)被乡举荐为池州学正。弃官避隐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

    从他的履历上可以看出来,他不出名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洪武三年就去世了,根据这个推测所以他在历史上没有太多的名气,这会是原因吗?

    话说,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岁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绩,意欲重封,但朱升执意退隐。朱升退隐时并未回老家休宁,也没有去原隐居地安徽歙县石门,而是携带着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东海转至西溪胥宇,并在南龙港建了房屋。

    然而他在官修正史《明史·朱升传》、《朱枫林集·学士朱升传》中的主要功绩的记载是为大明制定了礼乐制度,并收集后妃的故事,编修了《女诫》一书。

    当然比起建议建立南京根据地,徐徐图之。坐山观虎斗,看着周围的那些人称帝互相攻杀。这种安邦定国的大功,与著书比起来肯定是天壤之别,为什么正史认定他的最大功绩是《女诫》而不是从龙问鼎之功呢?

    我们来仔细梳理他的一生,他出生书香门第,朱升生于安徽省休宁县迥溪乡台子上村一户半教半农的人家。因朱升出生在晨曦之初,太阳东升之际,其父取之昌盛、吉祥之意,为其命名为朱升。

    年幼拜师求学,朱升八岁时,拜在迥溪开馆讲学的江敏求老先生门下,这里可以看出他家境殷实,因为介绍朱八八的时候,他是生时家徒四壁上无片瓦,死无立锥得借地葬亲,而这位生在同在安徽的朱升则可以求学,设想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以此推断他家应该算是较为殷实的家族。

    在江敏求学馆里求读四年,十二岁后,又拜在休宁海阳开馆讲学的金斋谕老先生门下,在金斋谕学馆里求读了四年,后因金斋谕老先生老迈年高才离开。十七岁初拜在休宁霞瀛开馆讲学的陈栎老先生门下,十九岁时,经陈栎推荐,在县里考上秀才。继而在故里开馆讲学,伴以务农。

    他学成之后开始编纂著作,朱升二十四岁时,采访民间的好人好事、千古传说,编写了第一本专著《墨庄率意录》,二十六岁时,将自己观察、研究的星象变化、占卜的方术,整理成《星卦提纲》一书,三十五岁时,将为亲朋好友看风水的实践经验写成《龙穴阴阳之诀》一书,三十九岁时,将历年研究的战国时《魏文征集》各国刑书,以及由他的老师李悝编就的《德经》,经过考证,辑订为《刑统赋解》一书,并自刻问世。元末至正癸末年伙同契友赵东山徒奔九江湓浦拜读在理学家黄楚望老先生门下,后归讲学于郡城紫阳祠。

    隐居讲学,不当元朝的官。至正元年,登乡贡进士。过了四年,授池州路学正,但拖至五十二岁才赴任,因整治儒学腐败,制订校规,师生安心。三年后,便放弃官位,向南归去。池州兵荒马乱,于是移居歙县石门开馆讲学。

    前文说过他助明开国,投效于朱元璋账下。那是在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一路攻城掠地,重兵包围徽州府城,为免百姓受害,朱升冒万箭之簇,独立城下,说服守城元帅福童开城归降。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又攻婺源,却“久拒不下”,听三军总管、大将邓愈说,这里有个隐士朱升,是个有学问、有影响的人,相当于诸葛亮。朱元璋所以在至正二十四年之前,称吴国公,直至打败陈友谅后,才改称吴王,就是采纳了朱升的建议。在朱元璋攻打徽州、婺州、处州和鄱阳湖大战及和陈友谅、张士诚多次的交战中,朱升在军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谋略,为消灭元朝,统一中原,建立明王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功成身退,致仕请归,晚年安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升被授予侍讲学士、中顺大夫。同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出的北伐大军平定山东,南征大军兵降方国珍,天下大局已定。

    至正二十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