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八十二章 十七岁,十七岁啊

第八十二章 十七岁,十七岁啊(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朱祁钰乐意为于谦背书。

    因为于谦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天下为公的人。

    救时宰相,这一个词,于谦完全是担得起的。

    兴安去拿于谦家里拿干鱼,于谦家里的情况,也被兴安如实回答。

    那便是:日夜分国忧,所居仅蔽风;门前无列戟,错认野人家;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而已。

    于谦的家里如同如同普通人家一样,甚至连醋都没有。唯有书籍,是他的财富。

    御史顾耀的弹劾,现在更像是一个笑话一样。

    朱祁钰所知,顾耀的宅院在东江米巷,那边一座宅子就要十几万两银子,他哪来的钱?

    又哪里来的底气,攻讦于谦呢?

    朱祁钰看着顾耀终是挥了挥手,示意其归班便是。

    朝议还在继续,太阳高高升起之时,朝议正式结束,廷议并没有进行。

    因为今天是各衙门最忙的一天,大明重开九门之日,各衙门都要加班加点,处理积压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奏疏。

    于谦走出了奉天殿,站在高高的月台上,看着群臣一边交谈,一边离开的样子,重重的叹了口气。

    瓦剌人走了,大明的危急就彻底解除了吗?

    真正的考验还在前面。

    他正要迈步向前,却被吏部尚书王直拉住,王直刚要说话,兴安从奉天殿内走了出来,笑着说道:“于少保,陛下有话。”

    “你且先去,你且先去。”王直止住了自己的话头,拾级而下,向着远处的宫门而去。

    于谦和兴安站在月台上,看着王直略微有些佝偻的身影,缓缓离去。

    王直上一次在宫门前,对于谦说,面对这样的情况,一百个王直也不如一个于谦也。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王直其实已经切实的知道了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足以救时,将权柄交给了于谦。

    此时,王直的身影,略显萧索。

    “陛下何事?”于谦收起了自己的感慨,问着兴安,这些宦人,于谦是能少接触,就少接触,因为他没钱。

    正统初年还有三杨主政,三杨何人?

    杨士奇、杨荣、杨溥,公正廉明,治国井井有条,国无长君,他们辅佐皇帝,继仁宣德政,颇有作为。

    可是自从宦官王振擅权,每逢朝会,见到王振的人,必须要献百两白银,若是能够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

    于谦能送什么?

    两袖清风。

    向太监打听点事,总要银钱打点,他没有,所以,他不喜欢和宦官们打交道。

    “是这样的,之前查抄了一大批的阴结虏人的奸细,这里面查获了一套厅堂五间九架八进的宅子。”

    “陛下将这座宅子赐给了于少保,所用奴仆一应支取,皆出自内帑,于少保勿虑。”兴安可不敢收于谦的银子,他去宣旨,陛下都不让讨口彩。

    “可是那,九重堂?”于谦颇为惊讶的问道。

    京师九重堂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曾经是淇国公丘福的宅子,大气磅礴。

    可是丘福轻敌冒进,与王忠、火真二人,尽数被俘,随后遇害,因为是轻敌冒进,只有千余骑傍身。

    太宗文皇帝大怒,命令褫夺了淇国公的国公位。

    这大院子,后来辗转流落到了郭敬手中,看来兴安是从郭敬处,查到了地契。

    兴安点头说道:“然也。”

    案子是于谦亲自办得,于谦当然对赃物这事一清二楚,而且办差的是卢忠。

    所有收缴都归了内帑,昨日清点完了,有两百多万两的银子。

    里外里,打了一场京师保卫战。

    朱祁钰的内帑,反而赚了一百万两白银。

    于谦考虑的事内帑没有进项,但是朱祁钰抄家抄的不亦乐乎…

    哪天没钱前,随即抽取一名大臣吵架,那必然是盆满钵满呀。

    这宅子,是这里面最大的一间宅子,厅堂五间九架八进的九重堂,坐落于西江米巷,与郕王府离的不远。

    “钱资自古坏名节,臣受之有愧。”于谦当然不愿意收这个宅院。

    这没由来的突然赏赐了个大宅子,这不明不白的,他实在难以接受。

    兴安摇头,这陛下还真是把于谦给猜透了,知道这上次于谦也不愿意接受。

    “陛下交待咱家的时候,就知道于少保会推辞,特意交待了口谕:知道,知道。”

    “于少保写了首《暮归》言: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官资已极朝中贵,况味还同物外人。”

    “陛下其实另有深意。”兴安神秘兮兮的说道。

    “深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