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归乡 > 第5章 疯狂的想法

第5章 疯狂的想法(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归乡 (.org)”查找最新章节!

    “请问有人吗?”

    郑钧的声音很好听,清冽,有一点点的磁性,识别度高。

    刘瑶一愣神,也不能和三婶继续掰扯下去。

    该说的话,她都说完了。

    怎么做,那得自己体会。

    “三婶,我去看看!”刘瑶下了炕,穿上马丁靴走了出去。

    三婶看着刘瑶的背影更是多了几分崇拜。

    那个声音她熟悉,就是他们威鲁堡村的大学生村官儿。

    还是县委扶贫办驻威鲁堡工作组的组长。

    年轻有为,人长的俊,办事能耐。

    村里面几家有女儿的人家,不知道背地里打听了多少次了,可人家城里人的心思他们这些泥腿子也猜不透。

    按理说也奔三十的人了,就是没个结婚的意思,村里头像是他这么大年纪的男孩子们早就结婚抱娃了。

    一开始还有人问,现在也淡了那份儿心思,也许人家郑组长看不上他们这些人家呢。

    如今可倒好,瑶瑶一回来就勾搭了这么个厉害人物,好得也算是个领导。

    不行!

    三婶子一拍大腿,得赶紧先将院子里那些猪羊鸡弄走。

    以后怕是得好好巴结瑶瑶这个丫头了,好处一定不少。

    刘瑶走到门口,拉开门,正对上门口站着的郑钧。

    郑钧换了一身干净的灰黑色运动服,那双沾了泥土的布鞋也换成了运动鞋。

    刘瑶发现郑钧真的很适合这种休闲打扮,一米八的大个子,配上这一身,瞬间朝气蓬勃了起来。

    看着刘瑶盯着他瞧,郑钧白皙俊朗的脸颊上微微有些灼热。

    他实在是窘迫得很,一面对女孩子就脸颊发烧,这病不好治。

    “这是我妈摊的荞麦面饼,我想你在城里也不常吃这种东西,就拿给你尝尝。”

    刘瑶接过了郑钧手中抱着的海碗,上面还盖着红瓷盖子,阵阵的香气从盖子的缝隙渗透了出来。

    她之前领教过威鲁堡村里的舆论浪潮,她小的时候爸妈离婚,被带回了姥姥家。

    七大姑八大姨们坐在门口的石墩子上,边纳鞋底儿边议论她母亲的长短,一直到一年后才消停了。

    现在她抱着郑钧拿过来的荞麦饼,送回去不知道怎么和三婶子解释。

    “郑同学,你陪我出去转转吧!这个我正好拿着路上吃!”

    郑钧一愣,随后心领神会。

    两个人像是有了默契一样,没有挑村子的正中心去,而是沿着后坡,穿过一条乡道朝着两里地外的古长城遗址走去。

    这是刘瑶最爱的一条路线,不管是小的时候,还是现在。

    她抱着还热乎乎的海碗,同郑钧一起顺着院子后面的土坡爬了上去。

    上面是一大片草地,草地沟壑纵痕。

    此时金秋时分,草正处在黄绿之间。

    像是给广袤的黄土高坡铺了一层绒毯,绒毯的纵深处,一条仅容一辆拖拉机通过的小道儿笔直的伸展到远方。

    左右两侧都是荞麦地,开着雪白的荞麦花,随着风一晃一晃的,像是在吟唱一首古老的歌谣。

    一直从亘古唱到了现在。

    穿过了荞麦地,再往北走就是古长城遗址。

    威鲁堡的古长城遗址最远可以追溯到汉代,不过只剩下了一些土堆,看起来像是历史的坟茔,淹没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

    偶尔挣扎着,努力地让后代子孙发现它们曾经也辉煌过,存在过。

    更多的古长城遗址是明代的,保存的还算完整。

    郑钧带着刘瑶坐在一座坍了半边的烽火台上,俯瞰着另一侧的五路山山脚,再过那边就是古代蒙古的地界儿了。

    刘瑶这一路攀爬有点儿气喘,郑钧早就将她怀中的海碗接了过去,扶着她坐好。

    “那边是古代养马场,村民们在里面养羊,还是县城文物局的人下来教育了一通,修了了栅栏才将这里保护好。”

    刘瑶顺着郑钧指着的方向,看向了远处古代的养马场,四周的土城墙都塌陷了下来,露出了一个光秃秃的轮廓。

    显得有些荒凉,倒是比那些人造的长城更多了几分魅力。

    “暴殄天物啊!这么好的旅游资源,硬是发展不起来!”郑钧感叹了一声。

    这个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子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荒凉得就如这古长城一样。

    他好不容易碰到刘瑶这个罕见的年轻人,还是小时候的同学,因此话也多了起来。

    刘瑶打开了郑钧怀中的海碗,撕下来一块儿金黄色饼子,阵阵的荞麦香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