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民国合伙人 > 第144章:商务特科的日常

第144章:商务特科的日常(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144章:商务特科的日常

    经过几日的奔波,翻山越岭,刘青山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红色首都,瑞金!

    站在大隘岭上,看着前方逐渐平缓的平原,还有平原上正在进行耕作的农田和建筑物,刘青山知道,眼前这个看起来很小很小的城镇,就是瑞金了!

    瑞金位于绵江冲刷出来的一片小平原上,在赣南山区中,是少有的平原地区,而坐落在绵江西侧的瑞金,如今正是全华夏的红色中心。

    一行人从大隘岭上缓缓下山,逐渐进入了瑞金小平原。

    瑞金周围的农田里,忙碌的农民们正在翻耕土地,或挖掘水渠,或给田里除草,用最传统的方式,一双结实有力地大手在农田里忙活着,等待下个月就可以种下水稻。

    路过的张程时不时向刘青山介绍着中央苏区的土地改革和农业情况,道路两旁农田里忙碌的农民偶尔抬起头用崇敬地目光看向张程等一干红军战士们,眼睛里似乎泛着光一般。

    从穿越以来,刘青山大部分时间都窝在租界里,见到的国人要么为了生活奔波劳苦,变得麻木,要么卑微屈膝委曲求全,偶尔在四川和关中的时候,见到一些农民,也都是贫苦麻木,甚至可以说是行尸走肉般,充满了绝望和颓废。

    比如东北军那些逃难的人。

    压抑、沉重、绝望,成为了绝大部分普通人的日常。

    哪像这里,随便一个农民伯伯都满来笑容地耕作着自己的土地,眉宇间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日子有盼头,就是不一样。

    虽然刘青山没有经历过新中国那个刚全国土地改革的大年代,但也能很清晰地分辨出中央苏区的百姓们那种重新站起来后的蓬勃朝气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而随着逐渐深入中央苏区,这样的朝气也更浓重了起来,逐渐影响着刘青山一行人。

    他能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带来的保镖们也被中央苏区的一切所触动。

    这里才是中国的未来,才是中国革命成功后,应该有的样子!

    抵达瑞金县城后,中央苏区的商务特科同志们就来接应刘青山一行人了。

    刘来吉向刘青山介绍着这位叫袁福清的总务处处长,同时也是商务特科的副科长,负责在中央苏区的对接工作和仓库管理等。

    “袁处长!”刘青山与袁福清两人紧紧相握。

    袁福清哈哈笑着:“总算把深海同志盼来了!周主席现在在前线随军,没办法亲自接应,所以让我来了!”

    “放心,这次我会在中央苏区好好待一段日子,等前线战事结束,还要向周主席汇报工作呢!”刘青山知道袁福清怕自己来了就走,安抚了两句。

    “那就好!那就好!”袁福清放下心来,开始指挥部下把马背上的货物都卸下来搬进仓库里,并且询问刘青山这次带了多少物资。

    张程则向刘青山告辞,去找李德胜和罗明去了。

    刘青山则让张程代他向李主席问好,等自己把物资处理好了,就去拜访李主席。

    等张程离开后,刘青山拿出一张货单,然后自己走进了仓库,说是要亲自检查一下货物。

    袁福清本来想跟进去的,却被刘来吉缠住了,询问中央苏区最近的政治情况。

    袁福清也担心深海和深蓝两位同志初来乍到不清楚,于是跟刘来吉简单说了下现在的情况,比如李主席被取消了军事领导权,还有波谷等国际派系坚持的进攻路线等。

    而仓库里,刘青山则开始隔着箱子,把里面的茶叶收入空间,然后把货单上的物资转移进箱子里。

    为了早点到苏区,就没有等所有物资到齐,而是在泉州直接带了驮马和装满了茶叶或山货的箱子,一路过来,总共五十三匹驮马,一百零六个箱子。

    货单上的物资是上个月中央苏区的商务特科理出来比较稀缺的物资,装了八十多个箱子,身下的刘青山想了想,往里面装了些布匹和枪支和弹药。

    目前中央苏区比较缺的民间物资就是布匹和盐铁,而军队方面,枪支弹药都很缺,比如一个上万人的军团,可能只有三四千支步枪。

    弄好之后,刘青山走出了仓库,向袁福清递交了物资清单。

    袁福清让副手负责核对,自己则带着两人去了商务特科的办公室。

    “这里平时只有几个文职人员在办公,我偶尔也会来坐镇一段日子,主要是物资抵达后的分配问题。”商务特科仓库旁边的一间农家小院前,袁福清向两人介绍起来。

    这个篱笆围墙的小院门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商务特科总办事处。

    门口站着两位值岗的红军小战士,军姿挺拔地向三人敬礼。

    刘青山跟着回礼后,走入了小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