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大唐: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 第三十八章 说动李世民,建造舰队【新书求支持!】

第三十八章 说动李世民,建造舰队【新书求支持!】(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时,长安皇宫之内,李世民的偏殿之上。

    李恪与李世民二人,谈到了救济幽州以及维持长安大军的问题。

    以前边军四成的粮食,都来自幽州,六成来自关拢集团控制的陇右。

    现在幽州在秋收前夕被突厥人搞了一次,基本上已经是废了,而李恪又跟长孙无忌背后的关拢集团是天然的敌人,关拢集团不可能会提供军粮给幽州重建,毕竟幽州名义上可是李恪的封地!

    “父皇,运河确实只能维持长安全城,军粮是指望不上了,儿臣建议,海运!”

    李恪进言道。

    “海运?不靠谱吧?而且距离那么远!”

    李世民皱了皱眉。

    这个时候是初唐,海船还停留在内河船只的平底船的设计思路上,平底船出海的时候性能非常不可靠,跑长途的话,就近去个渤海还行,再远点的话,就算是运气再逆天,至少要损失三成的船只。

    全军覆没绝对是很正常的。

    所以前隋朝宁可动摇国本去挖运河也不指望海运。

    李世民要的是把粮食运到北方,可不想拿粮食去喂鱼。

    “此时交给儿臣去办,改造青州蓬莱码头,然后重新设计新船,正好幽州荒废,现在又没有农活,以工代赈如何?”

    李恪俊朗的面庞温和一笑,提议道。

    “以工代赈?这个提议不错,但是恪儿,你懂造船?”

    李世民有些不可思议地扫视了李恪一眼,皱眉问道。

    “儿臣只是观察过,我们的海船的船底太平了,扎不入水中,随便一些浪花就能把我们的海船推得摇摇欲坠,就算拉满货也要压仓物才能行驶,而且儿臣问过船工,大多数的海难都不是沉船,而是船体翻覆,倘若海船换成尖底,必然可以压在水中,翻船之事,即可避免。”

    李恪看到李世民怀疑的面容,不慌不忙地给圆了过去。

    “嗯,既然如此,明日早朝商议此事,你负责说动群臣同意拨款,如何?”

    李世民威严地脸闪烁出了一丝沉思地神色,沉吟了一下,询问道。

    “父皇,如果皇家自己出钱,那何须朝堂同意?”

    李恪突然又说到。

    “自己出钱?要运输足够的粮草,船只所需必然不少,为何要让朕动用内帑?”

    李世民听完李恪的话,有些莫名奇妙地问道。

    “父皇,这支船队不仅仅是用来运送应急粮草所用,儿臣还要组建一支皇室的海军,半年后下南洋,儿臣能搞来香料。”

    李恪的话,让李世民的瞳孔猛然收缩了起来。

    香料,全部由西域商人把持货源,并且把这玩意的价格炒到了一个让人疯狂的价位,甚至能直接当钱用。

    如果大唐能绕过那些该死的胡商把香料控制在手里,大唐的一部分经济命脉,就能回到皇室的手里!

    “恪儿,你果真有把握?此事事关重大。”

    李世民一脸凝重之色地问道。

    “父皇,儿臣绝不信口开河,只要一百艘船,即可南下南洋,为大唐获取香料,儿臣愿意立下军令状!”

    李恪连忙大声保证道。

    南洋接近阿拉伯海的地方,气候条件和植物与阿拉伯海沿岸是一样的,纬度也一样,胡人手里的香料类型,南洋一样可以找到,能省下不少的路程。

    更何况,一旦大唐有了远洋海军,李恪还可以派人在夏季穿越白令海峡,到美洲那边去。

    那里,可是有土豆玉米的。

    想到土豆玉米这两个穿越者必备的神器,李恪的眼神顿时也变得炙热了起来。

    “臭小子,军令状就免了,你的脑袋朕不要,一百艘船,如果只是改个船底,建造成本应该不会增加,一艘艨艟大船的造价为一千五百贯钱,按照这个成本去算,造个一百艘吧!”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下令道。

    一千五百贯钱,大约等于后世三十万,一百艘价值三千万,听起来很多,实际上也就等于一支5000人的骑兵军团的装备而已。

    这笔钱,李世民自己就能拿出来,并不需要朝堂参与。

    “多谢父皇信任,儿臣一定把事情办妥!”

    李恪郑重拱手下拜道。

    所谓的艨艟,就是一种造得像城墙一样,能容下三百多人的战船,笨重而移动不便,更诡异的是,不仅仅底部是平底,连船身的大致形状都是方的。

    这样的船,李恪当然不会去造。

    他打算造出严格按照后世标准长宽比八比一的水滴型线条船身的战船,而不是造这种方块。

    “嗯,很好,练军和建造战船的事情,你现在去办,船员和工人之事,朕解决,去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