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燕返 > 第一百零一章 原来这就是兵农分离(下)

第一百零一章 原来这就是兵农分离(下)(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流云完全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之举,几经转折之后,居然会启发到木下藤吉郎,引起“兵农分离”的构思。



    而且很快得到消息称,织田信长对此也十分感兴趣,表示了赞同。



    于是,作为“兵农分离”的第一个步骤,在元龟三年(1832年)的春耕尚未开展的时候,木下藤吉郎就对横山城附近的国人众发出了“家臣集住”的命令。要求受到命令的人,备好战马、盔甲、武器,带上一定的人手,到城里来常驻。



    如果不愿意接受这个安排,那也可以,交出所有武器,从此返乡归农,就再也不用响应任何兵役号召了。



    按道理说这样的政策织田信长已经小范围内实施过,他身边那三千名作为常备兵的“马廻众”就是最好的例子。只是似乎暂时并无主动推广至全境的打算。



    但是有过例子,并不代表就能受到普遍的接受。



    事实上是引发了无数的怨言。



    数百年来,北近江地区的国人众先后收到京极氏与浅井氏的统治,但这两家的集权程度都很低下,所以乡野之间大体是各行其是的状态。



    当久了土皇帝的人,如果接受了“家臣集住”的新朝雅政,岂不就变成了受人管控,谨小慎微的吏员吗?这当然是很难受的。简直如同结束了长假,被迫回到工作岗位的社畜一样。



    然而木下藤吉郎给出的另一个选择竟然是“归农”,也就是说放弃武士的身份,从此做一个不再有任何特权,也没什么社会地位可言的富家翁。这更是无法接受的。



    包括流云的佐佐木家,以前在浅井家旗下的时候,虽然也要负担诸多义务,但其实都可以很轻易地糊弄和拖欠,日子可以说是十分悠闲的。现在换了织田家当政,风格转变得这么大,对比实在是很鲜明。



    就像是一个已经在闲杂部门摸鱼十多年,习惯了混吃等死的老油条,突然间被调动到九九六风格的血汗工厂,能适应过来就有鬼了。



    不说别人,就拿流云来说,在家里左拥右抱,独断专行,不受打扰,多舒服啊!如果搬到横山城去住,虽然离商业店铺更近了些,但不免要经常面对无聊的应酬,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想想就累。



    幸好,他被木下藤吉郎列为“功勋卓著之人”,姑且不用受到“家臣集住”命令的约束。



    除了流云之外,享受这个待遇的,还有其他几个,什么堀秀村、桶口直房之类的,听说都是附近公认才能卓越,人望深厚的小领主。



    以此看来,木下藤吉郎是采用了巧妙的方法来确保“家臣集住”政策的施行。



    只对普通的国人众做出严厉的要求,而对有本事的精英网开一面,是明显的双重标准,区别对待。



    不过这种区别对待确实是有用。



    没有精英的参与,仅靠一般人,是很难团结组织起来对抗上级的。



    结果就是,在木下藤吉郎颁布“家臣集住”政策之后的短短几天里,接到命令的几十个国人领主尽管满腹牢骚,沮丧消沉,还是忍气吞声地搬进了横山城里居住。



    显然流云不会有任何动机站出来帮邻居们说话。



    他作为一个还俗回家继承领地的次子,本来就跟大家都不熟的。



    要做好人,也该由那些所谓“人望深厚”的家伙去。比如那什么堀秀村,桶口直房之类的。



    半年前佐佐木家绝嗣差点被没收领地,不是也没见谁出来帮忙说句话吗?



    小领主之间的交情,大概也就这么回事。



    再说,这个“家臣集住”作为“兵农分离”的第一步,本来就是流云引发出来的。



    估计现在邻居们对他肯定是恨之入骨了。



    恨就恨吧,正如木下藤吉郎所说的,这些没啥本事又不服管教的人,不用花心思理会。



    流云并没想到这事会以一种奇葩的方式跟自己车上关联。



    ……



    “村里有个寡妇失踪了?”



    初春某日,坐在庭院里的流云,听到家臣的汇报,不禁皱了皱眉。



    侍立一旁的江口助左卫门严肃地解释道:“是我们这边一个叫‘奈奈’的寡妇,无儿无女,已经三十六七岁了,两天前跑到东面的上镰村走亲戚,然后就没踪影了。我去那边问过,人家说当天就回来了,根本没留着过夜。”



    流云叹道:“应该是遭了盗贼了。虽然织田家有人巡逻,防贼还算勤快,但毕竟是乱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