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大明商歌 > 36.第三十六章 运衙

36.第三十六章 运衙(第1/4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一来,不但来迎接的人尴尬,同知李正年尤其暗恼,这事是他带头张罗的,又是好心好意,结果孟学礼这般,这不是当众落他脸面么?然而见盐运使发怒,他也只能憋着。

    十里亭内,只有一个人黑着脸,冷冷一哼,拂袖便走了。人皆是一惊!

    等那人走出几步,孟学礼才问:“那位是谁?”

    李同知冷着脸当没听见,一个盐运判官道:“就是龙虎卫指挥佥事张四教老爷。”

    孟学礼来晋南之前是做过功夫的,一听就知道对方来历,却只当不知,瞪着那盐运判官叱骂道:“区区一个正四品指挥佥事,又不是个正经出身,你怎能叫他老爷!还有没有一点士林风骨!”

    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势力大张,武官地位一落千丈,七品的文官也不将三四品的武官放在眼里,至于像张四教这样的捐官,在文官系统看来跟民籍也没多大区别。

    那判官支支吾吾不敢言语,谁不知道张四教只是个捐官?可人家就算只是民籍咱也得罪不起啊,谁叫他哥是阁老呢!

    被盐运使当众发作了这一通,又见张四教拂袖而去,一众非盐衙的官员犹如受惊雀鸟,夹着羽翼各自回去。这前排官员一走,后排的父老、读书人就跟着散了。最后只剩下盐运使司衙门的官吏以及那些盐商还留在原地。

    一场轰轰闹闹的大接官,就在孟学礼的训斥下无疾而终。

    人群中只有张磊心情与别人不同,他想起父亲邓志曾说,这都转运盐使司是全山西油水最丰厚的衙门,而都转运使更是天底下第一等的肥差。一任下来,就算不可以贪污,光是收盐商例行孝敬的银两,那也能让子孙三代不愁富贵。如今见这新上任的盐运使如此清正刚直,实乃百姓之福,西北盐业之幸呀!

    ——————

    十里亭的人一少,孟学礼才一个个认了一下诸官员,最后指着那些盐商道:“这些民人怎么还不走?”

    李同知忍着气,说道:“这些都是本地盐商。”

    孟学礼哦了一声,也没驱逐,但也没有去接见的意思,便道:“我们也回吧。”

    众官便请孟学礼上轿,孟学礼瞥了那顶绿呢大轿一眼,冷声冷气道:“按制,正三品以上官员才能坐绿呢大轿,我只是从三品,当坐蓝呢,此轿违制!”

    众人面面相觑,心想您老虽是个从三品,却是个寻常布政使、甚至尚书侍郎也不换的从三品啊,只是谁也不敢开口说这话,只能低头挨骂。

    李同知道:“那怎么办?”

    孟学礼二话不说,又骑回驴子上去了,众人皆惊,心想你长途赶路骑个驴子也就算了,这我们都已经接了您了,还再骑着驴子,叫沿途百姓看见成何体统!

    唯有张磊暗暗点头,心想:“正该如此!正该如此!”心里越发认定,这位孟大人真是邓志所称道的“清流正道”!

    孟学礼骑上了驴子,他的贴身长随就挑起了担子,有两个盐商堆着笑出列要帮忙,刚想把手搭在箱笼上,贴身长随拧眉低斥:“老爷的东西,不需要你们抬。”

    两个盐商悻悻收手,老仆佝着腰提起引绳,待孟学礼坐稳当了,便拉着瘦驴往前,一路从十里亭走向三岔集。

    入午后的三岔集,车水马龙,依旧热闹,而这列人马一来,百姓纷纷让道,又都交头接耳,无比好奇。

    张磊见行人交头接耳的,不用想也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大家无非都在好奇——这骑瘦驴的先生,到底是什么人物?他骑着一头驴子,却能让一个个官老爷在后跟随,而身后还缀着一大群盐商。

    而不论是前头引路的官老爷,还是后头埋手疾行的盐商们,哪一个不是能晋南城中呼风唤雨的?可如今却要低头控腰的,伏低做小的跟在一个老先生后面!这场面以前可想都不敢想!也就因着这场面太过难得,围观的行人越来越多,最后连临街茶楼酒坊二楼的位置都被占满。

    消息永远是传得最快的,队列还没走过半条街,孟学礼的身份就传遍了三岔集!

    “原来是盐运使老爷!”

    “那就怪不得了!”

    “可这一任的盐运使老爷,居然骑驴上任,真是奇谈,奇谈啊!”

    在无数百姓的围观下,一行人终于从三岔集出来,向西南前行,拐入盐城,盐城不大,不能算是一座城市,只能算是一座围绕着河东都转盐运使司衙门而建的城堡,转入所在的街道,就见等候的皂役飞跑回去,对着运司衙门内喊道:“盐运使大人到了,快开仪门迎接。”

    一语刚落,仪门开了,衙里的吏役以及打杂的门子都一并迎了出来,站在门口齐声道:“大人一路辛苦了。”

    这仪门平日是不开的,只有新官上任、迎接上宾或庆典时才开启;而它东西两侧的角门,东侧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