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大明商歌 > 30.第三十章 测字

30.第三十章 测字(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戏台当中,四个人围成一团,两男两女,两老两少。而居中站着一个白鼻头的店小二,正左右为难,说着戏词——原来这就是晋南地方名戏《老少换》,讲的是年近六十的老富翁买了个芳龄十八的小娇妻,而一个年仅双十的小秀才却被人坑骗娶了个半老徐娘为妻。两对儿年龄差异如此之大的夫妻,一起来客栈投宿,引发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换姻缘。

    此刻,就演到了客栈老板误会了年轻人是一对,年长的是一对儿,而安排错了客房的桥段。因唱词唱腔极为有趣,故而此处欢声不断。

    围观的众人原本控着嘴角听着唱白,等掌柜喊完“我的亲娘哟”,轰然笑声乍响,哄隆隆如泄洪般,从众人嘴里奔涌而出。丑角儿看看观众兴起,开始楮门子——楮代指纸钞,楮门子就是收钱。旧时的曲艺都是在街头讨生活,所谓“楮门子金,垫话儿银,正活儿铜”,你戏再好活再妙,讨不来钱,观众不打赏,这戏也就白演活儿也就白使了。

    这时戏还没演完呢,不能用托楮就是拿着个盆子盘子走一圈观众往里面放钱,丑角就只能用说辞来讨飞楮观众往台上扔钱,丑角就将讨楮的词儿,放到了戏里面去,逗观众的乐,卖戏子的惨,围观的人都笑了起来,也都知道要给赏钱了,又被丑角逗乐,哈哈声同时响起,然而飞上台的铜钱却寥寥无几。

    张磊身边有个老汉叹息说:“看这行情一日见一日差了,大伙儿兜里都没钱了,在晋南这地头,这般好戏如果放在二十年前,铜子得如雨点一样飞过去。”

    张磊是节俭惯了的人,原本只准备跟风赏了几枚铜板,却见戏台上几个角儿就着戏份,同时朝这边躬身,他就明白了,又听了旁边老汉的话,委实觉得这些人不容易,脸上就露出犹豫来。

    小福庭问道:“少爷觉得唱的怎么样?”

    张磊道:“还可以一看。”

    小福庭就摸出铜钱来,一把一把地朝戏台上洒,张磊是在京城历练过的,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能控制脸上的表情不轻易泄露内心的想法,虽则不动声色,心里却有些讶异:“小福庭洒的这些钱,回头是不是得算我的?”

    便见戏台上的演员便朝这边拜谢,他们这个草台班子里的几个小孩慌忙抢捡。

    旁边的老汉说:“哎哟,现在有钱的老爷都学京师江南,把戏班往家里请,可好些时候没在庙会上见着这般豪客了。”

    一时间无数道目光都朝张磊这边看来,台上的戏开演,张磊却没心思看下去了,站起来走了,出来的时候,那个送板凳的闲人一路帮忙开道,直将张磊送出人群。

    孙小胜也从树下翻下来,抓了那些没吃完的瓜子,桑耳沿着庙会集市慢慢转悠。

    这庙会上的东西繁多,叫卖又给力,张磊便被勾得有些手痒,小福庭眼色好,就看出张磊的意思,笑道:“少爷想买什么叫我一声就好,大小姐让账房那边每月给我十两散碎银子,二十吊铜钱,是备着给少爷零花用的。少爷如果还不够用,再要取钱就得去账房画押了。”

    张磊心想果然如此。

    这十两银子、二十吊钱可是个大数目,明朝一个县官一年的正经俸禄也才一百五十石米,按如今一两银子约莫购买两石大米计算,折合成白银也才七八十两,一吊铜钱就是一千文,约莫是一两银子的价,加起来将近三十两的银子,当得一个县太爷快半年的正经收入了,却只是一个养少爷的零花,张家的豪富由此可见一斑。

    张磊心道:“这一路上都吃着张家的米,用着张家的人,刚才小福庭还帮我摆阔打赏了,现在再想着不用张家的钱也就矫情了。罢了,既然已经认了父亲,就是进了这个家门,随他吧!”

    便见着什么痒眼睛的就买了,他母亲从小教导得他好,既然买了东西,就要念着家里的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张磊在张家没什么熟人,只按照礼数,给老太太、张四时、大太太、雪花盐都买了点土产,给自己买的都是自己,给张玥买的几件就费了好些心思了。

    小福庭很快拎不动了,就花一个铜板随手雇了两个在庙会上讨生活的小童拿了跟在后边,张磊又相中一摊水果,见两箩筐果子都是好果子,就让挑去张家,一箩筐给淳叔韩安师徒,一箩筐给几个兄弟姐妹分。

    ——————

    三人逛到一个卖字摊前,张磊停住了脚。这个卖字的摊子不大,但上面挂着的两联字,倒也有几分功力。

    张磊站在字摊面前,一字一顿念道:“右边这联‘五车诗胆、八斗才雄’口气虽大了些,但字写得不坏。左边这个‘铁口直断、一卦一金’是怎么回事?这究竟是帮人写字的,还是帮人算命的?”

    那摊主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见张磊这样的装扮排场,就知道来了大客户,起身拱手:“见笑,见笑。如今行情不好,只能两种买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