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1935到2020更新至247章 > 第326章

第326章(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送到平津地区,参加了二十七日这天举行的武装示威行军。

    淮南战役前,中共这边认为手中的坦克已经够用了,甚至多得超出接收和维护能力。但是斯大林却“极大方”地硬是“多”送了半个轻型装甲师的装备,并秘密派出大批苏联装甲兵加入红军参战。原因就是他想在中国战场,多刷一点装甲兵实战的经验。

    相对于德国,相对于T26坦克糟糕的防御力,反装甲能力较弱的日本人是很好的在战场上刷经验礼包的对手。

    这批装甲运兵车,是十三日这天,就由黄克通过空间十字架,直接从苏联秘密带到中国的,共有二十辆。

    40辆T26坦克,60辆T27坦克,实际造价并不贵——前者大约是一万美元一辆,而后者是空重仅2.7吨,更象武装拖拉机,五辆的造价还抵不上一辆T26,哪怕再加上装甲运兵车,全部造价不会超过七十五万美元.

    斯大林非常想看到多兵种混和的机械化部队实战的场景。在知道历史后,他更希望通过这次实战示范,能对英法两国带来震憾,让这两个混蛋国家提前重视装甲兵合成作战,也许能让未来的法国战役产生变数,让德国人吃个大亏。

    去年十一月底,斯大林下令开发步兵战车后,列宁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工厂在H巴雷科夫和C金兹鲍格工程师的领导下,仅仅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出了第一款样车。

    之所以这么快,因为第一款样车,根本就是 T26坦克发动机中置,散热口改为两侧,两侧各增加一对负重轮,后车身拉长的去炮塔版,全部是在现成的技术和零件的基础进行改进而设计出来的,自然开发速度快到了极点。

    其设计创意,是直接抄袭了同一时间法国正在开发的洛林37L装甲输送车的思路——之所以没有使用更先进的发动机前置方案,却是因为斯大林催得急,按法国人的洛林37L的思路是最快最容易拿出成品的手段。

    由于是使用成熟的车体技术进行改造,大部分零件生产线都是现成的,去年12月底就造出样车,稍作测试,改进,2月份就开始小批试产,到三月中旬已有六十辆装甲运兵车被造了出来,第一批试生产产品,早就由黄克带回中国参加实战试用。

    该车全重十吨,车身有轻型的铆接钢装甲保护,垂直板为9毫米厚,顶盖装甲6毫米,车首正面为15毫米厚的倾斜装甲保护。车辆的发动机在中部,有隔板与前部驾驶舱隔开,发动机的排气管和消音器在车辆左侧装甲板下方。除去司机和副驾(车长兼无线电员)外,后座的舱位挤挤,可以塞入6名步兵。

    由于是应急的产品,该车还是有一些的机械问题要解决。不过斯大林催得急,中国战场也需要这批车参予战术测试,于是就被先造了出来。

    这个时期,英国已经开发出类似的产品,即著名的布伦机枪车。该车二战中大部分车辆全是敞开设计,他们曾经开发出带顶盖版的,但是实战中发现这并不是好事:车子中弹后,不利于乘员逃生,所以又取消了。苏联开发这款装甲运兵车,其布局结构和法国同期开发的洛林37L装甲车一模一样——只是后车厢更长,发动机马力更大,载员多了两人。(注:法国的洛林37L被后世军迷常称为最接近步兵战车的二战兵器)

    黄克本来也象学英国人一样取消顶盖设计,但是百灵庙之战后,前线传回消息,日本师团大量装备掷弹筒,这种曲射武器对敞盖车体的威胁极大,思量再三后又装了上去,但具体好不好用,只能等前线实战过后再做决定了。

    所有步兵战车的后车厢顶盖,都是螺栓固定在车体上面,盖板要拆卸很容易,靠近发动机的位置被开了个方形口,边上安装了一挺轻机枪,需要的话车组成员可以从那探出车体操纵机枪射击。

    这款第一代的装甲运兵车,离后世真正意义的步兵战车还差很远,就算是比起未来苏联生产的第一代步兵战车BMP1也远远不如。只能说是临时赶工的应付之作,而真正的类似M113装甲输送车和BMP步兵坦克的产品还在开发中。

    这一百三十辆坦克装甲车组成的合成机械化师出现在平津郊外的野地里,加上天上密密麻麻飞过的飞机,瞬间就震憾了全世界,也把驻扎在平津地区的日本驻囤军上下,震慑得不轻。

    更骚的情况不在平津,而远东张鼓峰一代,中苏交界的敏感地区,也宣布要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在这一天主动通知日本人“派出武官前往现场观摩”。

    之所以用了这么大手的手段,原因却是苏联方面得到佐尔格小组传来的情报,淮南战役后,日本方面把侵华计划又提前了:原计划是四月中下旬发动,提前到四月一日。

    目前红军在北方军的军事布局,因为淮南战役的原因,参战各部所处的位置,后勤调配都十分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