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代号昆仑 > 第二十九章 世纪大婚 一(4K大章!今天一章,周六休息一下啦……)

第二十九章 世纪大婚 一(4K大章!今天一章,周六休息一下啦……)(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日。

    丁卯年,辛亥月,己巳日。

    宜:黄道吉日,诸事皆宜。

    忌:黄道吉日,百无禁忌。

    谭延闿谭主席昨天晚上过得有点闹心,自然是因为他的两个宝贝女儿不省心。

    在去宋家花园之前,谭二小姐和谭三小姐有点“势不两立”的意思,但是回来之后两人就“同仇敌忾”了起来。

    她们一起向父亲提出要留洋继续深造,不准备呆在国内了。

    谭延闿当然知道这是因为倪大野拆的那两个字,谭二不想嫁个一个短命鬼,谭三不愿嫁给一个陈世美,所以想要用留学的方式“逆天改命”。

    他这个做父亲因为妻子早早亡故,又没有另娶,所以又当爹来又当妈,真不大放心让两个女儿留洋,便劝了几句,结果就是一场八点档的家庭伦理剧。

    父女三人不欢而散。

    谭延闿今早起床之后,担心两个女儿又来找到掰扯这件事情,索性来了一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按照约定去拜访了蔡元培。

    这件事情在他的日记中有记载:出访蔡孑民,谈顷之。

    谭组庵这个人大的本事没有,不过在KM党中的人缘极好,有“甘草翰林”之称。

    甘草么,什么方子都能用,就像谭延闿什么职务都能当;而且他真的当过我大清的翰林,还是光绪三十年大比的会元。

    蔡元培也是光绪帝钦点的翰林院庶吉士,所以他被人称为“翰林杀手”——不是专门杀翰林的杀手,而是想干杀手的翰林,虽然他当时并没有杀过人。

    这两位翰林公聊了聊天之后,便“至西摩路宋家,家众宾杂沓,无可语者。乃访精卫。(《谭延闿日记》原句)”

    汪前主席见到这两位,颇为奇怪地问道:“孑民兄,组庵兄,你们两个不去宋家,怎么来了寒舍了呢?”

    “精卫兄,宋家人实在太多,我们两个吃不大消,就来叨扰你汪某人一顿午饭呗。顺便来看看弟妹。”蔡元培用很是随意也很亲切地口气说道。

    虽然如今的蔡孑民号称是“蒋氏五老”之首,但是他和汪前主席的私人交情非常不错。

    实际上,他们两个辛亥之前就认识(并不相识),而且还有志一同地热衷于“天诛”——翰林杀手那是名副其实。

    1909年夏,汪前主席在日本组成七人暗杀团,自制炸弹,谋刺清廷要员——就是当时宣统小皇帝的阿玛,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

    他致函旅居伦敦的吴稚晖,询问配制炸药方法。显然由于汪函中亦询及蔡元培,吴特将此函转寄给时在德国莱比锡留学的蔡氏过目。

    蔡随後覆函吴谓:“精卫君至可敬爱,彼与同人(同志的意思)所组织之小队,或能发见一惊人之剧。”

    当然啦,“惊人之剧”并没有发生,“惊人之句”倒是有了,那就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而在民元之后,他们两位终于在上海相识,发现对方还是老乡——蔡是绍兴府山阴县人,而汪虽出生在广东,但是祖籍也是山阴。

    然后就是“壬子迎袁”,他们两人是迎接袁世凯来南京使团中重要人物,时人以“蔡、汪”并称。

    凯撒·袁怎么可能离开自己的老巢,于是指使第三镇发动兵变,蔡、汪在煤渣胡同法政学堂住所均险遭不测,也算得上是患难之交了。

    民国二年(1912年)他们两人认为革命功成可以追求“教育救国”的理想,便分赴欧洲,蔡去德国,汪去法国,两人学的都是教育。

    不料第二年就发生了宋教仁被刺案,他们又一起取道西伯利亚回国,参与了“癸丑反袁(二次革命)”。

    反袁运动失败之后,他们两家又一起来到巴黎,之后为避开一战战火,辗转来到南部都鲁斯,共度整整三年的时光。

    在这三年里,他们远离国内政治尘嚣,一同究心学术,且遭逢欧战,共尝战乱之苦,二人情谊日渐深厚,并成了所谓的通家之好。

    在此期间,蔡汪二人,还有吴稚晖、李石曾、张继(这三位都是蒋氏五老)、吴玉章(延安五老之一)等“党国元老”们做了一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情,那就是发起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也就是说,这一批中国第一代革命家有意无意之间缔造了中国第二代革命家,最后第二代革了第一代的命。

    如今他们两位因为政见不同而分属“宁派”和“汉派”,但是不耽误他们私下交往——这在民国政坛也算是常态。

    谭延闿和汪精卫的交情就不用说了,他们在广州军政府共事多年,早就是熟得不能再熟的老朋友了。

    实际上,今年以来常汪二人能勉强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直到如今联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