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缅甸风云 > 第158章 迟迟不归的德钦巴登顶回来了

第158章 迟迟不归的德钦巴登顶回来了(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修改错别字,一会再刷新阅读

    看着连片的芭蕉林和散落的茅草屋,巴登顶顿时有了熟悉又陌生的疏离感,同时心生无比的失落感。

    直观的失落感来自天差地别的景象。

    接到外联部隐晦的劝解后,德钦巴登顶只能离开久居成家的京城,一路南下,回到真正的“家”。

    鳞次栉比的高楼,延绵不绝的铁轨,低矮的砖房,密集的人烟,这些都消失了。

    站在南卡河边,缅共总书记面前的,只有一派原始风光,毫无人间烟火气。

    缅北太落后了,比起华夏,像是毫无文明进步迹象的蛮荒之地。

    “总书记,对岸的同志来迎接你了!”

    随从秘书催促上路。

    犹豫半响,巴登顶踏出坚定的一步,随后一个踉跄,狼狈的抓住船舷才稳住身子。

    小船靠岸,尼温为首的中央干部,列队欢迎总书记回到党中央所在地。

    同志们的热烈欢迎,让巴登顶忐忑的心安定许多。

    精于政治的总书记先生发现在场迎接的只有中央委员,各大军区首脑并不在。

    “前线战事如何?”

    在场委员开颜大笑,纷纷欲答,尼温抢先说:“收复孟包了,北佤邦全境克复,人民军所向披靡。”

    巴登顶只是笑着应付几句,并没有深入谈及战局,在场委员也只总书记脾性,也没有深谈。

    75年,刚接掌缅共的德钦辛在战斗中牺牲,长期在华夏负责党的外交的巴登顶回国,接任总书记职位。

    执掌大权后,巴登顶效仿前辈,发起滚弄战役,结果自是打了大败仗,差点将人民军家底打空。

    灰头土脸的新主席先生,认清了自己不是军事人才的现实,自此不再亲自指挥作战。

    76年北方剧变,华夏决定撤回教官、削减对缅援助,巴登顶为了稳住军援,决定亲自前方华夏首都,拜见土共高层。

    经此一去就是三年。

    三年间,巴登顶可谓一无所获,回到邦桑时,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回半分援助物资。

    在场的中央委员随心思浮动,但无人提问主席带回了什么,每人都面露笑容,其乐融融。

    总书记一路舟车劳顿,众委员没有多打扰,将其安顿在竹楼内,就各归各处。

    离总书记下榻竹楼不远的一处小院内,尼温和万古聚在一起,闲聊起来。

    “看来德钦真的空手而归。”

    “本以为能吃顿好的,没想到,哎!”

    才说两句话,政务上别苗头的两人,居然有了同病相怜的感想。

    “总书记没带回外援,局势要更艰难了。”

    “下面的军队指挥员怨气不少,九旅还在外面虎视眈眈,可不妙啊!”

    万古说完这话,尼温并不接话,反而古怪的看了一眼,暗想:

    你万古就是九旅在总部的靠山、或者是代言人。

    尼温不接话,只有两人的谈话瞬间冷场,万古哼一声,起身离开,两人关系并没因为巴登顶的回归而缓和。

    新修竹楼内,巴登顶挥手让随从出去。

    门关上,室内光线暗下,总书记先生脸色一跨,重重的坐下,竹椅为之发出咯吱声。

    渡河后,虽脸上笑容不断,但巴登顶心里却紧绷着一根线,投入最大精力,斟酌每个人的发言与神色。

    面壁沉思许久,巴登顶自言自语的说:“看来同志们没变,还是尊重我的。”

    他在河边踌躇不登船,就是担心中央委员们不留情面,当众指责他的失职与无能。

    现在看来,同志们并没有发难,看来回缅北的第一道难关过去了。

    心头重石落下,巴登顶有了欣赏屋内装饰的好心情。

    屋内很简单,一套中式原木沙发,其后是一个屏风,再后是大红木书桌,和一个书架。

    摸着红木纹理,巴登顶心生豪情,这就是总书记的待遇,还真不错。

    虽然竹楼比不上北京城的大房子,但也比以前好多了。

    75年以前,别说红木家具了,就连竹楼都是又破又旧的,中央要员们要集在一个小小的院子里生活。

    哪像今天,有宽敞的竹楼,和精致的家具。

    巴登顶开心的拿起桌上的小巧收音机,心想:“没想到根据地进步挺快的,连最先进的收音机都有了!”

    一巴掌大的晶体收音机,可是京城都没有的,,这点很让他惊喜。

    按下音键,传来清晰的女播音员的声音。

    继盐荒后,曼德勒省、克钦邦又发生了米荒,百姓加数倍价格也难买一斤大米。

    在这个曾是世界第一大米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