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缅甸风云 > 第155章 解放了,天要亮了

第155章 解放了,天要亮了(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朝阳照耀兴威以南的一个山村,鸡鸣声中,村落被唤醒了,逐渐热闹起来。

    一栋简陋竹楼内,开着一扇窗,一名身着解放军服的干部,正在窗下写着日记。

    云咨揉一揉手腕,将笔记本放在凳子扶手上,继续写下心中所想。

    今年21岁的云咨,是临沧农家子弟出身,机缘巧合下投身革命事业,这次更是主动请缨,成为南下驻村干部。

    这是他成为茂坎村官的第七天。

    手笔不停,云咨脑海里回忆起临行前,旅长的讲话。

    张扬:缅族人民占据全国人口的67%,不动员、不解放缅族百姓,必不能达成解放全缅的使命。

    无论全新的农村工作如何困难,我们都必须克服难关。

    缅族农村工作就那么难吗?

    其实不难,畏难不前更不是我党的作风!

    人民害怕我们,抗拒我们,不过是当局长期妖魔化的蛊惑宣传,极尽所能的抹黑党和人民军造成的。

    共产党害怕人民吗?抗拒接纳人民吗?

    不,党从人民中来,就必须回到群众中去,去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广大的缅族父老乡亲,被军政府压迫到穿不起衣服,农妇夏天只有一块遮羞布裹在下身,然后打个结在腰间,就当成衣服穿。

    如此贫苦的百姓,不去争取?

    战争前的黑市,有走私商人,更有闻声而来的农民。

    他们一个人买不起农具,就几户人家凑钱买一把锄头、一把铁铲,然后欢天喜地地回家。

    缅族农民知道农具、食盐等商品,是九旅出产的,但他们就因此抗拒生产工具,视之为妖魔鬼怪吗?

    不,老百姓心里比谁都清楚。

    农民用上崭新的农具、雪白的食盐,早就不信政府的蛊惑宣传,他们心里的一杆秤明白得很。

    九旅商品畅销无阻,根据地工业品深入人心,那么思想一样能获得民心。

    有海量的商品在手,有强大经济体支撑,党的宣传、政策、统治,必然能深入农村。

    云咨想着旅长的话,心中不由得感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七天的驻村经历,彻底改变他对缅甸农村的浅薄看法。

    过去的云咨看来,缅甸农村应该大体和滇南农村差不多,土地矛盾激烈,农民沦为佃农,食不果腹。

    可实际走访每个农户后,他发现事情完全不一样!

    茂坎村是掸北山间平原上,典型的缅北缅族村落,一共22户农家,人口为119人。

    茂坎村保留了缅甸农村传统的十户制,全村分为2个村组,村组头领是十户长,也称为色恩高(音译)。

    更上一层统治架构,又和下缅甸农村不同,茂坎村没有头人,只有村长,由吴波斗担任。

    这种类似于保甲制的农村统治模式,和滇省农村很不一样。

    土地方面,茂坎村也与华夏不同。

    村里土地最少的家庭是波信家,他家一共耕种5英亩的农田,约合30亩。

    若是在华夏,拥有30亩水田,怎么都是一个小地主,要被批斗打倒的。

    村里土地最多的是吴波斗村长,一共拥有50英亩,约合300亩土地。

    由此可见,缅族村落土地矛盾并不激烈,做到了人人皆有田。

    深入了解后,云咨发现事情并不简单,村民普遍只有耕种权,并没有土地所有证。

    也就是说,你祖祖辈辈积攒的土地,又或者开荒得来的土地,并不属于你的,你只是耕田人。

    这完全不符合云咨的一贯常识,要知道奈温政府早就宣布废除地主土地所有者,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如此匪夷所思的土地制度,还要从建国初期说起。

    1953年9月,缅甸国会通过《1953年土地国有化法案》,该法案规定:从事耕作的农户,可保留的稻田最高限额为50英亩。对于地主,如果愿意从事耕作,可保留20英亩稻田,其余土地均收归国家。

    奈温政府上台后,遵循这一法文,施政上更为激进,大举收回大地主的土地,分配给贫民与无地者。

    60年代末,奈温宣布土地改革成功,完成建国纲领之一。

    以缅甸军政府的组织体系、组织效率,不可能将执政纲领落实到农村基层。

    浮于表面的执政,只是吹走表层的灰尘,根本起不到打扫干净屋子、换了新天地的改革目标。

    奈温的土改看起来成功了,不过是因为缅甸解放时,国土资源禀赋深,家底厚而已。

    大多数自耕农种的地,并没有所有权。

    落后、腐败的国度上,法律是保护底层人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