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缅甸风云 > 第七章 丛林里造延安

第七章 丛林里造延安(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政委所说的大好消息,是他不止带回一千多知青,大大补充9旅的兵力,还运回800担粮食。

    其中500担稻谷,以接收各地滞留知青为条件,和临沧、保山两地地委借的粮食,约定10月秋粮入库时,9旅再行归还。

    另外300担,从临沧粮库买的陈粮。

    知青长期滞留边境线,又没有粮食配发,为了吃饭就滋扰地方,两地地委为了处理这类事件,简直焦头烂额,盼不得有人来管管。

    政委见缝插针,提出接收知青,同时建立营地管理溃兵们,以此为谈判条件,不单借到粮食,也搭上两地粮食局和供销社系统,以后可以私下购买根据地紧缺的日用品等商品。

    有了800担的粮食,足够9旅1600余人吃一个多月,暂时不用发愁吃饭问题了,根据地最大的生存危机缓解。

    “这批知青,怎么安排?”

    谢和华道:“9旅大练兵才到一半,贸然编入步兵营,会打乱训练大纲。”

    这批知青,谢和华不太看得上,训练态度一般,精气神也比不上原4045营的战士。

    张扬提议:“另编一个建设营,边军训边搞生产,一批批的调出来加入9旅正营。”

    这个办法好,其余领导班子4人点赞。

    建设营营长由王飞担任,政委、支部书记由李国成、谢和华担任,连排两级指挥员从9旅抽调,班长就由知青们自行推选。

    王飞在旧4045营地位有点尴尬,4045营战士很傲气,打了败仗,连自己都被俘虏的王参谋,自然不被9旅上下瞧得起。

    工作中,王飞没少碰壁,本来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他来处理就得费很大的劲。

    9旅要扩大势力,不能守着小圈子,自己搞小山头,排斥友军,这是人民军旧有的封建作风。

    张扬索性就借着生产建设营成立的契机,将王飞拉出来,没了掣肘,相信他能做出一番成绩,以此融入9旅。

    安排好工作,张扬兴致勃勃的拉着政委,去看他口中的大惊喜。

    一个星期不在家,根据地变化不小,营房变成整齐的高脚屋,连脚下的路也变成碎石路,李国成看得津津有味。

    沿着小路,一行人来到二道梁子的一个分叉山谷里。

    9旅指战员在建设根据地时,给各处地理标志命名,通往外界的三道山梁,依次命名为一二三道梁子。

    一看就是北方知青的手笔,名字很贴切,大家也就叫习惯了,连绘图小组也在地图上贴心地标上新名字。

    拐入山谷,沉闷的机械声传来,不远处升起一道浓烟,很有蒸汽机械风。

    “老李,水泥生产线,你可瞧好了!”

    张扬意气风发地张开手臂,向政委展示自己这段时间努力的最大成果。

    这还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侦察排的一名战士,在巡逻中无意发现石灰石,如获至宝地带回营地,由此展开根据地的开矿版图。

    石灰石辨识度很高,但凡在农村生活久的知青,都能辨别,因为村里的一切建筑建设都离不开石灰。

    农村对石灰的处理很传统,开山取石、结窖煅烧、挖坑蓄水化石成熟石灰。

    发酵取得熟石灰后,可以和黄泥掺合,制成土水泥,可以和硅酸盐水泥掺合,制成混凝土,也可以取白腻子搞墙体美颜。

    在农村,几乎每人都懂得开采利用石灰石。

    获得石灰石样品后,张扬调集人手,着手石灰石矿开发,建了几个石窖用来煅烧生石灰。

    有了生石灰粉,根据地的生活条件一下子好了很多,石灰粉洒在墙角,战士不用再怕清早醒来,怀里睡着一条蛇。

    粮库不用再发愁怎么去湿气,定期更换石灰粉袋,就能做到粮库干燥。

    堆砌几个熟石灰发酵池,制作土水泥,初步解决营地建设的建筑用料,张扬并不满足。

    张扬牵头组建一个技术攻关小组,从手工打造磨粉铁球,到整个生产线,一个个问题的克服,终于打造出一条立窖水泥生产线。

    李国成不懂技术,但能从机械的轰鸣中,感受到工业的魅力。

    “真了不起!产量怎么样?”

    “满速生产,能达到日产10吨。”

    李国成皱眉问:“旅长,我不懂水泥技术,但一天10吨,是不是少了点?”

    “政委,你别看它小,但这却是根据地工业的起点,有了它就有了工业基础。”

    趁着生产线停下检修的空档,张扬拉上李国成,走到立窖前,给他好好上一课。

    这条快速煅烧立窖水泥生产线,可一点都不简单,是张扬根据后世处理的落后水泥生产线,简化后建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