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239章,公路通了

第239章,公路通了(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赫脱访问印度的消息很快引起了苏联的反应。

    葛罗米柯找到印度驻苏联大使做了一次长谈,语重心长地提醒印度,美国现在是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头子,在全球到处伸手,推行他的艾森豪威尔主义或者说新殖民主义,你们如果和美国太近,以后是要吃亏的啊。

    对苏联外交部长语重心长的提醒,印度的回应是:没有呀,我们只是和美国发展正常的国与国关系,印度不会倒向美国,我们还是坚持不结盟运动的原则,绝对不会和美国结成军事同盟。

    这话说得确实没错,尼赫鲁与赫脱称兄道弟,吃了美国军援又从美国大肆采购,但尼赫鲁确实否决了和美国签订什么共同防御协定的事。

    葛罗米柯也没话说了。印度的这个态度正好踩在了葛罗米柯以及赫鲁晓夫的底线上:你印度最起码最起码,可不能和美国结盟。只要印度不和美国结盟,那其他都有得谈。

    现在印度就很坦率地说,我保证不和美国结盟。苏联还能说什么呢?

    接着葛罗米柯谈到了中印关系的问题,印度驻苏联大使态度很坚决,而且口风很紧,除了新德里交代他的立场和官方语言,一个字都不多说。

    ……

    “苏联的态度对印度是一种牵制,苏联保持与印度的密切关系,对印度的大规模工业援助也没有变化,但强烈反对印度动用武力,因此印度的领导人就不得不考虑,动武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但是现在美国人走了过来,这会大大增强印度自己的信心。”

    为了这次总参情报部加国防部一起召开的中印边境情报会议,唐华从8月就开始搜集各方面的情报和信息,材料也准备了很厚的一叠。

    这可不是穿越者背历史走向就能预测出来的事。因为平叛战斗进展超出预期,中国和印度提前接触、发生冲突,整个历史走向就有点乱了。

    国内搞南亚研究的人很少,北大有两个教授,一个研究南亚文学,一个研究佛教印度教历史。最后唐华发现,能靠得住的还是外交部和总参情报部。

    “今年3到4月份,印度国内媒体的报道,显示出印度对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和引导,希望民众不要过分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藏南的冲突上。这可以认为是尼赫鲁政府在后面进行管控的结果。但从5月份开始,印度舆论的引导控制减弱,最后完全消失。”

    “不再控制和引导舆论,这是尼赫鲁政府态度转变的一个信号。”

    “从5月到8月,印度舆论开始比较自由地谈论藏南与中国的冲突。8月20日之后,再次发生变化,印度舆论又受到了另一股神秘力量的引导,开始反常地密集地聚焦到藏南。”

    唐华翻开报告,拿出一张8月21日的报纸,“《印度时报》找到了一名据说是2月份在德让宗服役的士兵,他自述在2月底遭到中国军队的攻击,部队溃散之后无处安身,沿途乞讨回到德里,在德里接受了印度时报记者的采访。”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新闻挖掘报道,”唐华说,“因为,这个故事是编的。”

    “在德让宗的战斗回忆与我方的战报记录风马牛不相及;离开德让宗的方式是假的,他是被我们送回去的,还给了路费;沿途乞讨可能是真的。他对战斗的虚假描述,很显然,是刻意在制造对中国的仇恨。”

    “然后是印度议会两院的开会记录。其中涉及中国、尤其是藏南地区的发言和听证会梳理下来,会发现从3月份开始,印度议会对边界问题就进行过很多次辩论。其中尼赫鲁从苏联回国后,印度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不承认莫斯科会谈的结果,要求尼赫鲁与我们再谈一次。”

    “这个7月初的决议尼赫鲁当时没有执行。但是,到了9月16日,尼赫鲁、国防部长梅农与议会联邦院的部分议员召开了秘密阁会,讨论的话题无法得知,但是我们可以从参加阁会的议员名单找到线索。”

    “参加阁会的,是印度议员中原本的主和派。”

    “尼赫鲁在说服这些主和派,形成统一意见,和我们开战。”李刻农放下笔,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

    ……

    “尼赫鲁这个人,是个好战者还是个和平主义者?”许久没有露面的陈庚提了个问题。

    唐华:“尼赫鲁是一个倾向强烈的印度民族主义者,他曾是圣雄甘地最信任的助手,在印度独立运动中也扮演过关键角色,因此在甘地遇刺后,它能以比较小的争议成为甘地的继任者。尼赫鲁没有军事指挥经历,不懂兵,但如果必须一场战争才能维持印度政府的威信、维持印度民众对他的支持,他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战争。”

    李刻农:“必须打赢一场战争他才能得到威信和支持,打输了,那还不如不打呢。尼赫鲁他不会是算不清楚这一道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