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27章,原子弹1961-1962首爆

第127章,原子弹1961-1962首爆(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密计算机的研制如果溯源,最早是1952年底成立的预研小组。1953年抗美援朝和台湾战役结束,王永俊返回北京,加密计算机的研制正式启动。1954年1月华罗庚加入研制小组,半年之后,老王和老华提出非对称加密的概念。

    从王永俊加入到现在,整整三年了。一台加密计算机研制了三年……还差个小尾巴。

    进度慢不是因为计算机技术方面卡壳,而是王永俊对加密算法有近乎完美主义的要求。他首先是个顶级的密码破解专家,有三年的计算机破解密码经验,他来设计加密计算机,那很显然就是要绕过所有可能被抓住把柄的领域,让外人无从下手,即使用计算机破解也休想得逞。

    王永俊对加密计算机的性能要求,唐华当然支持了。不但唐华支持,李刻农和总理知道后也完全支持,而且还亲自过问加密计算机的技术研发进度。

    ……

    列宁格勒。

    王永俊和苏联总参“通信数学部”的会谈持续了几天,听说已经扩展成密码破译技术的学术交流会,苏联也把压箱底的技术拿出来交流,王永俊也有不小的收获。

    唐华这些天就去了趟列宁格勒。

    在列宁格勒造船厂的干船坞,一万九千吨的“勒拿”号破冰船躺在里面,船身上下搭了不少脚手架,电焊的弧光此起彼伏。在干船坞附近的舾装码头,一艘体型更大的破冰船“鄂毕”号和一万四千吨的重型运输舰“合作”号甲板上的建筑拆掉了不少,岸边的重型吊机正在给两艘船更换零件。

    这是苏联第二次南极远征舰队的三艘成员,正在造船厂做最后的改装,预定五个月后出发。

    “1955年,我们向南极派出了米哈伊尔·索莫夫率领的第一远征舰队,1956年1月5日,舰队在南极洲法尔湾登陆,亚历山大·古塞夫率队登陆南极海岸,在南极洲建立科考站。2月13日,米尔尼站建成。”

    苏联的南极科考项目由苏联科学院主持,苏联海军协作。苏联科学院南极远征项目秘书马克西莫夫和唐华在造船厂外聊苏联的南极科考计划。

    马克西莫夫:“第一远征舰队建立了米尔尼站之后,我们立即组织的第二远征舰队。时间很紧,但不能不去。……第一远征队‘七月’号运输舰和米尔尼站被困,我们必须赶去救援。”

    唐华:……

    苏联第一远征舰队由两艘破冰船“鄂毕”号、“勒拿”号、运输舰“七月”号组成。三艘船进入南极洲周边海域,靠岸卸货,然后——“七月”号被冻上了。

    两艘破冰船试图靠近“七月”号,用自己的破冰首把“七月”号附近的冰层啃开,但事实证明这办不到,只能靠近“七月”号几十米最近20米,但无法帮“七月”号把四周越积越高的冰凌清理干净。

    两艘破冰船的补给也不多,看情况不对,赶紧返航,5月份抵达列宁格勒,然后马上进船坞维修改装,准备11月份带上“合作”号运输舰出航。

    6月份是北半球的夏天、南半球的冬天,米尔尼站和被困的“七月”号上的船员在零下几十度的南极洲,都锁在保温住舱里吃干粮,偶尔天气好的时候能出去打两只企鹅改善生活……

    唐华:“马克西莫夫同志,我记得苏联科学院的南极科考计划,最终目的是要在地磁南极点建立一个科考站。”

    马克西莫夫:“正是如此,而且,我们不会因为第一次远征的意外而改变计划。第二远征舰队就携带了建立新科考站的器材,在救援‘七月’号的同时,第二远征舰队继续上陆,以米尔尼站为起点,继续深入南极洲大陆,在距离米尔尼370公里处建第一个站,然后继续深入,抵达地磁南极。但是,这就涉及到米尔尼站和新站之间的通信问题。”

    唐华:“靠近地磁南极,无线电通信设备干扰很严重,但如果针对地磁场区域做抗干扰设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可以保证的。甚至可以乐观地估计,不仅莫尔斯码电报可以正常工作,甚至可以用加大功率的通信器材进行语音通信。有线通信考虑过吗?”

    “考虑过,但是370公里的通信电缆是很大的重量,第二次远征舰队不一定能够携带这些设备和电缆。”

    唐华:“那么远距离抗干扰通信系统可以交给中国,我们可以安排在10月1日前送抵列宁格勒。”

    在南极洲沿海的米尔尼站、深入南极洲内陆的共青团员站、建在地磁南极点的沃斯托克站,苏联南极科考从1955年开始,基本在几波远征舰队之内就搭建了自己的南极科考站体系。

    唐华:“另一个事,南极科考站的能源供应是依靠柴油发电机吗?”

    马克西莫夫:“那显然,只有柴油发电机可用,发电机和蓄电池组合。”

    “不,科考站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