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15章,1956激光物理年会

第115章,1956激光物理年会(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880年,亚历山大?贝尔将太阳光聚成一道狭窄的光束,照射在可随声强而振动的薄镜面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光通信。”

    “贝尔在实验日志中写道:‘我听到光线的笑声和歌唱声。’它的试验虽然粗糙,但的确是光通信的第一次萌芽。”

    “激光,让光通信从一种实验室的玩具变成可工程实用的技术。1951年12月,在首次发明激光一年之后,清华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中心,赵忠尧、年轻的研究生周光召,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两台设备之间的、由空气传播的激光通信,通信距离是10米。”

    1956年2月,苏联科学院激光物理会议。

    唐华、钱三强、赵忠尧三人参加会议,但光纤通信的论文,钱赵二人还是坚持让唐华上台讲第一番。

    介绍完激光通信的第一个小突破,唐华在幻灯片上放出了赵忠尧和周光召的照片,在两人旁边,还有王大衍的大头照。

    “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往往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成就。激光通信正是如此。赵忠尧老师是激光通信项目的实际主持人,周光召同学首次实现了激光数据通信,而王大衍教授的技术突破,我们一会儿就会谈到。”

    “实现了激光载体的数据通信后,横亘在我们面前的还有另一个难题:激光在什么介质中传播。”

    “在空气中传播的激光会因距离而剧烈衰减,而且两个通信终端之间往往并不能直视。我们需要一种介质,让激光在其中以极低的损耗传播,而且还能随着介质的弯曲而改变传播方向。”

    “玻璃,作为激光传输介质有先天的优势:细小的玻璃纤维可以弯曲而不会断裂;玻璃纤维易于制造,使用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纤维制成通信线路的表层和芯层可以让激光在其中全反射不断前进。不过,常见的玻璃不能直接用于激光通信,它的损耗率仍然过大。”

    “如何降低玻璃纤维对激光的损耗率,要解决这一工程问题,就必须从它的源头,研究光损耗的科学本质。”

    “讲了一些故事和发散性的话题,下面我终于要宣读论文了,”唐华笑道,“我的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实际上它发表于1952年3月,但为了验证它的技术究竟是否可行,王大衍和长春光电子研究所进行了两年多的探索和试验。今天,终于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个理论经受了考验。”

    ……

    现在都1956年了,不但造出来了光纤,损耗率从20db/公里降低到10dB再进一步降低到3.3dB/公里,光纤通信线路都已经铺开了。细细的一根光纤,从长春拉到北京,就可以满足500路电话和3路电报通信,通话质量还明显高于铜电缆。如果没有光纤,那就要拉一条连芯带皮鸡蛋粗细的同轴电缆。

    唐华的论文开头说的是最实际的三个问题:介质的介电损耗、弯曲损耗和辐射损耗。为了搞清楚这三种损耗的源头,就得把表面现象往深了挖,一直挖到固体分子的吸收带理论,差不多了。然后总结出猜想或者说预言:只要提高石英玻璃的纯度,就可以将石英玻璃纤维的散射损耗从200dB/公里改善到1dB/公里。

    论文宣读完,唐华下来,接着是赵忠尧的论文,他的就是激光通信/光纤通信如何实现的过程了。激光通信组的助理还有周光召、王大衍,但王大衍在长春还有科研任务,周光召在苏联,但被派到这边的核物理研究所进修,现在不知道在哪个核基地里跟着学东西。

    “果然不出所料,你所谓的论文最后都变成了产品原理介绍书。”

    唐华下台坐在朗道旁边,朗道对唐华说。

    台上赵忠尧在讲光纤通信系统的架构,光纤线路、信号增强、调制解调,最后讲到了怎么和城市电话网络和程控交换机连接……

    唐华嘿嘿笑了一下。

    搞物理理论哪有搞发明有意思……我这是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工程实现-产业铺开一体化,又好看又好用,还能顺便混几块勋章。

    说到勋章,赫鲁晓夫改了苏联勋章体系中“劳动英雄只授予苏联公民”的授予规则,唐华现在除了英雄金星,还挂着劳动金星,是挺不错的。

    但关键是,偏应用的科技它不难啊,搞量子力学凝聚态物理,那些理论和一整页一整页的公式推导,看了都头疼。

    “能将产品原理介绍书上升到理论高度,也挺好的,不是吗?”唐华对朗道说。

    ……

    不只是唐华和赵忠尧宣读论文,苏联这边念念不忘的高能激光,现在也有了进展。

    赵忠尧之后,苏联科学家上台宣布了最近几年高能激光器的研制进展,现在他们制造出了稳定输出的50千瓦激光器。而且,让唐华刮目相看的是,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