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三十六章,白云鄂博与包钢

第三十六章,白云鄂博与包钢(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厉焕波从鞍钢来到武汉是1953年的8月。

    在汉口火车站下火车去往武钢建设工地,卡车在公路上飞奔,厉焕波的衬衣被风刮得哗啦啦直响,身上却感觉不到一点凉爽,汗水反倒更快地从全身上下流淌出来。过江来到武昌武钢的厂址,看不到什么钢铁厂,只有一片工地、工棚和大土坑。

    当时厉焕波就想好了9种请调回鞍山的方法。他的户口迁移证捂在行李里两个月没拿出来上户口——武钢筹备会现在忙得也没空办这种杂事。厉焕波心里想的是:先看看情况,有搞头才留下来,没搞头还是回鞍钢去算了。

    在鞍钢,厉焕波是高炉焊接的高手。鞍钢扩建工程修建的高炉厉焕波全程参与修建焊接工作,焊接技术全鞍钢闻名。在1952年,厉焕波还是全鞍钢唯一一个可以跟苏联专家称兄道弟共同切磋焊接技术的技工。

    高手到了武汉,高炉影子都没有,倒是要给一群幼儿园大班生上课。

    1953年8月,武钢高炉位置还是一个大坑,建筑工人们还在使劲把这个坑再挖深点。1953年11月,坑挖好了,进行高炉基础浇灌,一大块地方先绑好钢筋,再一次性浇灌混凝土,形成一块巨型硬化地基,高炉就修在这个地基上。

    工人们用了30小时浇灌混凝土,基础浇灌成功之后当然不能马上在上边搭高炉,工程指挥部打算让混凝土地基晾到1954年春末。

    在这几个月时间里,厉焕波这个焊接高手,就负责给武钢筹备委员会招募的(实习)焊工们上劳动技能课。

    看在工人们一口一个“厉师傅”叫得甜的份上,厉焕波留下来了。与一名苏联专家共同给焊工上课。三个月后考试,四十七名学员有14人通过了考试,拿到了高炉焊接工的证书。

    第二届焊接技能班,三十三名学员有10人通过了考试。

    第一批学员毕业时,武钢一号高炉正在往大坑里扎钢筋;第二批学员毕业时,吴刚一号高炉的基础已经浇筑好两个多月了。

    “混凝土在浇筑之后28天达到100%强度,”厉焕波在高炉的地基上来回走动,对他的学员们说,“现在浇筑好已经俩月了,我看105%的强度都有了,可以搭高炉了。为什么建设委员会还没有开始建高炉,在等啥捏?”

    “厉师傅,快了,就快了,”学员中的一个小组长说道,“运输组已经得到通知,准备接受从上海水运来的高炉构件。”

    厉焕波:“武汉这地方除了夏天太热,其他都挺好。好好搞,五年以后就是第二个鞍山。钢铁有了,什么机械啊,制造啊,机器工业轻工业就都起来了。等再过几年,你们武汉银以后早上起床一睁眼,不管朝哪儿看,看见的都是烟囱和黑烟。”

    听了厉焕波描绘的蓝图,技工学员们一脸憧憬的样子。

    ……

    包头以北约150公里,白云鄂博。

    地质部241地质队在过去三年里,第四次来到白云鄂博勘探。

    白云鄂博,蒙古语叫做“白云博格都”,蒙语意思是“富饶的圣山”。1927年,中国-瑞典联合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白云鄂博发现大量矿产。由于考察团技术手段有限、时间有限,只是认为这是一个大铁矿。

    考察团里的瑞典人兴趣主要在巴音善岱庙附近的恐龙化石和在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汉简——这些都是可以打包带(偷)回去的东西。白云鄂博铁矿带不走,再说瑞典别的资源缺就是不缺铁矿。

    但考察团中的中国成员丁道衡对白云鄂博铁矿却十分上心,回来之后用了6年整理资料和实地再次复查,1933年在地质汇报上发表了《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提出“以包头为交通枢纽,在白包之间建设铁路,可在包头建设钢铁企业。”

    丁道衡的建议报告当然没有任何反馈。

    1951年,地质部241地质队再访白云鄂博,准备细探铁矿区,查明储量、品位和分布。这一细查,吆~~~~~~~~~

    这不是铁矿,而是一座巨型铁-氟-稀土综合矿床!

    除此之外,还有巨量石英、磷矿、铜矿、金矿,富钾板岩。

    这就是为什么241地质队过去三年来了四次的原因。

    “品位28%以上的铁矿储量已经基本核算完毕,”241队队长严坤元说,“10亿吨,可能还是保守的数字。虽然高品位铁矿少了一点,但这量太惊人了。”

    “稀土和铌、锰、磷的储量可能还得过几年才能调查清楚,”副队长海易山说,“而且现在有个棘手的问题,大量稀土矿是与铁矿伴生在一起的。”

    严坤元:“这应该不难解决。丁道衡丁教授说了,炼铁之后的矿渣择一山谷统一倾倒,等以后稀土的冶炼和分离技术完善之后,我们把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