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民国不求生 > 第三十章 海州农场

第三十章 海州农场(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车队抵达海州以后,众人便在工作队的引领下下车步行,又花了一整天时间走到海头镇东面的海州垦区第一农场。

    路上工作队的干事们,又向汪爱民等人强调了一番,垦区生活可能会比一部分官兵以前的生活更好,但对于另外一些军官来说,垦区可能就是相当清苦了。如果有人受不了这个苦,想要离开,社会党不会阻止,大家可以自愿选择去留,但是只要还没有提交退出农场的申请书,那所有人就都要听从组织的安排和指挥。

    汪爱民走了一天的路,小腿有些发麻,听着这话,好像国营农场的生活与军营里面又有些相似。但他对此并不抗拒,毋宁说汪爱民更乐于主动去迎接这种生活。

    毕竟再清苦的农场,也要比在南京目睹革命理想在现实中的破碎,更加美好。

    失落的革命军人,数量不在少数。他们踏上海州垦区第一农场松软泥土的那一刻起,走过就留下串串脚印,心情逐渐起着变化,好像这些脚印就和许多人儿时留在乡土里的脚印重叠在一起似的,在中国沿海黄河泛滥新造成的陆地上,把他们的命运与中国的未来扎根联系在一起。

    “这里不是江南沃野,而是一片荒芜的土地——”邓瀚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他也是工作队中的一员,“我们最敬爱的林书记长说过,江北广阔天地,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们就要靠中国人自己的手脚,把这片荒芜的大地,开垦成新的江南!”

    汪爱民眼望着远处渐渐葱茏的山林,碧绿的原野和蓝天白云,他轻轻踏过河滩,丝丝杨柳拂面,溪水汨汨流通,翠鸟不时尖叫着划过水面,溅起点点水珠。

    “这水好清……”

    远处的小山丘上,插满了黑赤旗、五色旗和铁血十八星旗,那里已有不少北伐军自己的复员官兵,先汪爱民等人入驻了垦区新村。

    这条小小的水渠,就是这些复员官兵们,用极简陋的工具挖掘出来的。

    几只白鹅在河里凫水嬉戏,灰羽毛的麻鸭们在河里倒着身子,它们从水底觅食,只见屁股不见头。刚刚掘出不久的新渠,溪水里却已流动起了跳跃的鱼虾,还有螺蛳与蚌壳,一株野蔷薇的花骨朵也勉力从盐渍化的土壤里抽出新芽,坚忍不拔地抬起头,望向东海的尽头。

    邓瀚笑笑说:“你们是第一批到海州第一农场来的复员同志,山坡上那些人——他们是工程兵,编制不算在咱们农场头上。百川老兄,你是该感谢咱们工程兵袍泽同志的,没有他们,咱们今天就连睡觉的地方都无。”

    由老华南野战军改编而来的新华东野战军,现在也在大整编当中。社会党的整编政策,无非还是以精兵简政、汰弱留强为主,毕竟不管是徐州的煤钢复合体,还是江北滩涂地的大垦屯计划,每一项都将花许许多多的钱,而江北本地的财政收入相当有限,社会党控制的地方政权,也就烟台、上海、常州还有闽南那片盈余较多,所以华东野战军的整编相当严格。

    很多被缩编的部队,就把番号改成了工程兵,参加到了各项地方建设当中。

    被调来海州的这一营工程兵,到地方以后还给汪爱民等后来的复员官兵,提前修好了连成一排的宿舍住宅。

    虽然时间有限,财力更是捉襟见肘,所以给汪爱民等人准备的住所相当狭小,看着就只是苏北一带最常见的小平房。就这样,还是四人、六人、甚至八人住一间,空间相当狭小。

    不过大家初来乍到就有地方住,汪爱民自己是觉得已经相当满意了。

    他还记得自己跟随黄兴刚刚从武昌赶到南京参战的时候,血战之余,一切住房还需要自己掏钱垫付房资,许多袍泽官兵拿不出房钱来,要么勉强到同乡会馆挤一挤,要么就只能露宿街头了。

    那时南京人常指责各省来援的革命军官兵纪律特别差,可是如此待遇,想要让革命官兵的军纪好起来,实在是强人所难。

    海州第一农场地势平坦,但农场职工宿舍所在的地方,刚好有一片高地山坡挡住海风。低矮的丘坡上,最多的是杉树、毛竹和马尾松,偶而夹杂着几棵槐树。站到山坡的最高处,就能看到一望无垠的湛蓝海洋,现在这片大海完全被中国人称之为洋人的那伙人所主宰,无论西洋或是东洋皆是如此,但汪爱民突然间就觉得,如果社会党能够改造自己脚下这片盐渍化很严重的土地,那么他们当然也能够改变眼前这片大海的现状。

    当最后一缕晚霞被带走时,天已经暗了下来。而这时,白色的炊烟和灰色的暮霭缕缕升起,笼罩了整个农场新村,就像给村子盖上了一程轻纱,使新村隐隐约约,时有时无。

    大家跟随工作队走进宿舍,在干事们的协调下分配好住所、安顿完行李以后,就聚集到一起,先去参观了工程兵第八营前端时间劳动的成果,游览了那些好似还崭新着的小水渠和排盐坝格,有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