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民国不求生 > 第八十四章 入城

第八十四章 入城(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更!感谢来自@国会议员杜崇礼 的打赏!

    ===

    自宣统二年四月初一,漳厦铁路就已经全线试车运行,并办理客、货运输。国民军占领漳州以后,就是沿着漳厦铁路向厦门前进。

    但和南洋华侨投资建设的潮汕铁路不同,漳厦铁路是由宣统皇帝之帝师、正红旗汉军副都统陈宝琛集资建设。

    漳厦铁路为官商合办之铁路,陈宝琛素称饱学之士,却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也并没有开公司、理财物的经验。

    因而漳厦铁路公司在资金的使用上,本末倒置而且从不加以核算和节约。开工伊始就在嵩屿建造了大量的厂房、仓库、站房等辅助建筑设备,用去资金十二万多元;勘测线路的工程杂费也用去近五十万元。

    铁路资金周转大成问题,虽经福建各界绅民的极力劝募,也只能勉强维持,于是这条轻轨铁路出现了“三日修,两日停;停了修,修了停”的局面,大大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直到去年,漳厦铁路嵩屿至江东桥的工程完工。

    但让人失望的是,铁路建造时质量低劣,工程粗陋,平时又缺乏维修和保护,以至日久天长,枕木朽坏,螺丝失落,更换殊少,列车不敢疾驶。

    名为铁路,这列火车实则比老牛还慢,而且“车行时有出轨之虞”。当时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乘车农民,在行车中竹笠被风吹落车外,他急忙跳下火车去捡竹笠,待手持竹笠返身紧跑几步便追上了火车。

    对国民军来说,漳厦铁路也只是指明了军队进攻的方向,并没有加快战士们的行军速度。这样一条花费福建各界国民近千万元民脂民膏的铁路,结果却毫无裨益于国民经济,落得一个连鸡肋都不如的结果。

    近千万银元的工程经费,都花到哪里去了呢?

    林淮唐始一进城,就以雷厉风行的速度首先将厦门岛上的官署衙门全部控制。本来岛内已有属于同盟会、光复会的两支民军武装起义,国民军进城后,林淮唐就委任同盟会会员张海珊为厦门警察局局长、光复会会员王振邦为厦门警察局副局长,命令他们将所部民军武装皆改编为巡警。

    不过厦门目前尚处于军管状态,一般治安皆由国民军负责,张海珊和王振邦一个是同盟会一个是光复会,本来就系水火不容之人,现在又被林淮唐强行安排到虚职上,也整不出什么活来。

    厦门民智早开,风气领先于全国,特别因为岛内赴南洋经商的华侨数量极多,所以和革命党人的关系一向很深。

    林淮唐入城时,即受到全城国民极为热烈的欢迎,街道上鞭炮鸣放,爆竹声里是彩带飘飘,舞龙舞狮还有迎神的队伍都充塞街道。

    林淮唐和卫队战士都骑着白马,一行人皆穿着深色大衣,于万千国民的人群中风姿绰约,并举刺刀向着天际,或以枪口指天。

    骑马走在入城队列最前方的是陈更新,他虽然是福州人,但跟着国民军打回厦门,同样有衣锦还乡之感。特别是陈更新身材挺拔高大,五官又生得浓颜英武,高高举起国民军的红黑二色大旗,旗幡招展,可真让市民升起新新世界之感。

    福建同盟会派来迎接国民军的两位代表,黄展云和方声涛相顾无言,都陷入深深震动之中,革命党人受如此的拥护,那是并不奇怪的,但现在欢呼声、拥戴声甚至万岁声,高绝嘹亮到如斯地步,就是他们二人想象不到的了。

    国民军战士还在给街道旁的围观群众散发报纸和宣传单,报纸是先锋队刚刚出版的新一期机关报《观察日报》和潮梅总农会的创刊号机关报《赤戟报》,《观察日报》的版头上印有林淮唐侧颜图,《赤戟报》的版头上则写着“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的创刊词。

    剩下的宣传单,上面也都印有林淮唐的三种摄影图像,其一为《观察日报》刊头的侧颜像,其二为身披黑大衣、内衬军装的全身图,其三为着麻布短衫、踏草鞋的农夫装扮像。

    方声涛是方声洞的哥哥,两人相貌很相似,但方声涛光看神情,就显得比他弟弟沉静得多。

    方声涛手里抓着两张宣传鼓动的传单,看着上面用极浅显甚至于粗俗的白话文字——他发现传单上除写革命道理、国民军的“四纪八规”外,还用大篇幅文字写了先锋队要使国民“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黄展云瞟了一眼说:“这是孙先生民生主义的宗旨。”

    方声涛默默点头,心下觉得事情没有这样简单。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的三民主义里,地位远不及民权主义和民族主义重要,但林淮唐散发的大量传单,却用极多篇幅重新论述民生主义,其中一部分话甚至有安那其主义和康米主义的色彩。

    但方声涛随即又觉得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目前最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