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民国不求生 > 第四章 建设的时代

第四章 建设的时代(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青岛夏日初旬的清晨,景物相比战争时的光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工人宿舍屋顶后面,工厂拱形建筑的身后,海水在阳光下沸腾,群山和大海之间弥漫着醉人的空气,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无论是那些淡蓝色的烟囱,钢筋混凝土的厂房,或者新修的工人住宅,还是那些仿佛覆盖着铜渣的山脊,都溶化在阳光里,晶莹得象冰一样。

    远处山坡上还能看到采石场堆满石子和长满灌木的绞车道,以及狭窄山沟里的桥梁和升降机。下面则是工厂,它俨然是是许多圆顶、塔楼和圆柱形屋顶所构成的一座城市,带有深刻的德国色彩,只是工厂的大门前如今飘扬着一面星轮红旗。

    只要一跨进那堵隔开工厂和市郊的混凝土墙的缺口,就可以看见桑来朝的家,位于工人宿舍建筑群的一座小房子。

    桑来朝今年刚刚结婚,他妻子是老家的乡亲,没读过书,大脚,原来在村里的合作社务农,也给乡镇的诊所帮工,今年则跟着桑来朝一起来青岛,但还没有开始怎么工作就怀上身孕,现在只好在家里休养身体。

    桑来朝是高级钳工,实际上相当于工程师,以他的收入足可以很轻松养活自己一家人。更何况从去年开始,政府就把青岛当做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又一个中心城市,当地很多德国人留下的钢铁、铁路和工矿企业都被重新利用了起来,各类工人消费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桑来朝目前工作的青岛一零三工厂采用的还是十小时工作制,但是每个月都可以休四天,并且工人请病假不仅不扣薪水,医疗费里很大的一部分还可以报销。

    他吃住都在厂里,花钱的地方很少,所以要照顾一个怀孕在身、不能工作的妻子也很轻松。

    从工厂的高处向外瞭望,还能看到德国人留下的架空索道,空索道的一对对混凝土柱像一排凯旋门,也像桑来朝更熟悉的乡下城隍庙,柱子中间的钢缆象琴弦似的绷紧了,上头挂着几辆停在空中的矿车,矿车下面是保险网的锈铁纱。

    战争对青岛的工业造成了很大损坏,虽然现在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青岛许多工厂里德国人从本土运来的精密仪器至今还没有全部修复完毕。

    有的设备即便重新从英国、法国或美国采购也很困难,不仅因为其采用了德国专有的规格和标准,有的也因为机器新颖,连美国人都还没有掌握生产制造的窍门。

    有的工厂因此被迫暂时中止了生产活动,这不可谓不可惜,但据桑来朝听说到的小道消息,好像国家正在外国搞什么大采购,可能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重新买来那些紧要的机器设备,也许在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以后那些暂时空置的德国工厂也就可以被利用起来了。

    还有那些洋工程师……

    桑来朝和国际纵队的志愿者、法国社会党的饶勒斯先生关系很好,他对志愿者们的评价都很高,这些人工作都极有热情,也很愿意脱下西装上一线去劳动。

    但是另一些被政府聘用的德国侨民就不太行了。

    那些德国侨民都是原来居住在青岛或者在山东省内工作的德国人,他们现在的身份虽然带有一层战俘的意味,可多数人依旧态度倨傲,不大瞧得起中国工人,生活上的要求也又繁琐又娇惯。

    偏偏这些德国侨民里有很多对口的工程师,毕竟在欧战爆发以前,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在山东的德资企业里负责管理和技术岗位。

    在对口方面,这群人反而比专业技术层面五花八门的国际纵队志愿者还要靠谱得多。

    目前青岛各大工厂,甚至包括徐州、上海、南京和广州的一些工厂,也都聘用了大量德国侨民担任技术顾问。这类顾问的人数比例和来自国际志愿者里的人数,大概是五比二的差值,但在薪资方面吗……

    其他厂子桑来朝是不太了解,但至少他现在工作的这个工厂里,国际纵队里出来的那些专家顾问,拿的薪水都和中国工人、工程师一个标准。但德国侨民的薪资就高得多,虽然不及过去殖民地时期那么高,但也都接近于一般洋行买办大班的水平,通常都是同类职务上中国人薪资的三倍到五倍左右。

    刚到青岛的很多工人同志对此都看不过眼,问题在于中国政府接管德资工厂的时间还不长。大家对这些洋人的设备使用上还不熟悉,也都担心万一侨民们暗中搞破坏或者知而不报,说不定就会给昂贵的机器设备造成更大损耗,所以才只好接受了侨民顾问较高的收入和待遇水平。

    但再过一段时间……再过一段时间应该就不会如此了。

    中国籍的熟练技工们正在加速熟悉这些工厂和设备,以一零三工厂为例,桑来朝甚至认为现在就把厂子里的所有侨民顾问开除,也不大可能会影响到工厂的正常运转了。

    机器在暗中发出隆隆巨响,电力嗡嗡地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