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

字:
关灯 护眼
新丝路 > 大唐键侠 > 第四十三章、逢病军人

第四十三章、逢病军人(第1/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昌龄《塞下曲》云:“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想当初前汉屡败匈奴,其主力靠的是关中“六郡良家子”,与盛唐时的所谓“游侠儿”,差不多属于同一类型。唐在繁盛之后,腹心地区的民生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加上田土开始兼并,就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富农和小地主阶层。这一阶层下欺贫户,但很难再多榨得出油水来,往上却又为豪贵所阻,难以跻身大地主行列;学经做赋,比不过那些世代官宦人家,想要振兴家业,便只有从军一途了。

    由此这一阶层多好学武——所谓“穷文富武”,他们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往往在地方上快意恩仇,以武犯禁,甚至游行各郡,破坏秩序,故谓“游侠儿”。唐廷由此招募这些不安定因素从军,用以抵御外寇。

    一方面,开元以后战事频仍,便有外输矛盾之意;另方面,唐军北逾大漠,西过流沙,南克西海,在多条战线上动辄数万乃至十数万兵马,皆能苦战得手,也是靠了这些游侠儿的力量。

    固然所谓“长行健儿”,多半是失去土地,无计谋生,只得沙场搏命的无产者,但这些无产者毫无资源,自不容易立功晋升,作战的动力难免大打折扣。只有各郡游侠儿,其财力或可整备精良的武具,其人脉或可趟平晋升的道路,无论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为唐军的中坚。

    就仿佛前汉“六郡良家子”一般,底层民众但求得活,高官显宦望能舒舒服服活着,唯有中间阶层才有向上奋进的动力,就此成为统治者最放心,也最趁手的兵源。

    李汲当初在鸣沙城编练新军,就是为了避免过多混入那些世代从军的老兵油子——好比说当初魏博的羊师古、李子义等将,固然经验丰富,却常拈轻怕重,一旦有所不满,便敢鼓噪以胁迫上官——所募多胡汉贫家,且还以浑氏等胡人数量为多一些,这自然也对军资后勤造成了很大压力。

    由此他想要招募游侠儿,再从各军镇吸收些因为中原暂时无战,而失去了晋身之阶的武官子弟,充实河西军。这类人的优点是立功心切,有冲劲儿,有一定战术技能,并且可以自备兵器,为节镇省下不少前期投入;缺点是无组织无纪律,个人英雄主义爆棚……

    问题是这年月各阶层新兵,原本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服从性,又不是将来天然有组织守纪律的工人阶级……反正都得现编组,现训练,那么游侠儿和武官子弟们,也就不存在什么太大的缺点了。

    盛唐之时,还有一类独特的游侠儿,出身官宦家庭,文化程度比较高,但不愿意,或者自命不足以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制度下出人头地,乃亦游侠四方,甚至于主动投军。旧节度幕府僚属中,不少都是这类人,比方说高适高达夫,就是先投朔方节度大使李祎和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不得,才被迫折返长安去考科举的。

    还有李白,亦有游侠气,青年时代行走四方,饱览大好山河,写下无数名篇。他虽然没打算投军,可也一直没去考试,只希望权贵听闻自家的文名,可以向朝廷荐举,直接做上高官显宦。

    事实证明,高适的道路有可能走通,李白的道路却绝对走不通。文化人或半文化人主动投军,自幕僚而非军将做起,最终迈上顶点的,还要说是执掌安西、北庭两镇全权,官拜御史大夫的封常清。

    李汲手底下缺文化人,杜黄裳和高郢是他从守选进士里三顾茅庐,亲自请来的,就没有如封常清之流主动来投之人。由此他命高郢等返回中原,到处宣传自家的声名,煽惑说河西军功唾手可得,希望能够招揽一些类似人才吧。

    然而高郢等人的行动尚未见着成效,却不期卢纶自姑臧而来。

    卢纶投来凉州的消息,崔措早就写信通知过李汲了,随信还附上那六首《塞下曲》,李汲果然颇为喜爱——尤其是那首“林暗草惊风”。因而听闻卢纶自姑臧前来,便急忙整顿衣冠,亲自出衙相迎。

    但实话说,卢纶的诗写得再好,哪怕上追李太白,就如今的李汲而言,却也派不上太大用场——否则他早想招儿把杜甫给糊弄过来了——他求的是经世济国之才,或有精通财计、运筹帷幄之能的杰士,而卢纶在这方面是否有所潜质,尚不可知。

    李汲亲迎卢纶,主要是“千金买马骨”之意——终究是第一个主动来投的士人啊!

    至于卢纶,他在姑臧城内虽然不愁吃穿,但未见李太尉之面,未能敲定职司和俸禄,心里始终不怎么踏实。虽说人人皆云,太尉怕老婆——这在唐代倒不算稀奇事——且宠“内记室”,相信有那二位的荐举,九成不会相辞,但万一呢?因而听闻李汲暂留甘州,今冬未必会回凉州来,便恳请崔措,派出一队士卒,将他送去张掖,与李汲相见。

    不想李太尉竟然出衙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